本报讯 新学期伊始,上海市第二十五中学的预备班新生领到了崭新的校服,与往年不同的是女生的裙装已改为了裤装,这一变化正是出于学校家委会上父母们提出的建议。而对于新校服的质量,家长们表示“不担心”:“校服‘新政’事无巨细,该考虑的都考虑到了。”
校服制度家委会先表态
今年6月,市教委下发《关于落实本市中小学生校服管理若干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建立“以校为本”的校服穿着制度。“穿不穿校服”“穿什么样式的校服”“校服应该多少钱”都由家长说了算。
经学校家长委员会讨论,确定学生穿着校服的学校,校方应制定校服采购、校服穿着制度,经学校家长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在学校网站、公告栏公布。校服款式、面料材质、辅料材质、颜色、价格等都应当听取家委会意见。
二联小学的新生还需要半月左右的时间才能穿上新校服,原因是原定制校服的厂商被家长们“炒了鱿鱼”,父母们充分应用手中的权利,为孩子们选择更值得信赖的校服生产厂家。“作为家委会的成员,为孩子的校服把关不仅仅是权利,更应是义务。”学校家委会代表说。
杨浦一家校服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如今校服所有面料都要定制,做好样品就送指定机构检验。检验项目比以前细致得多也苛刻得多。比如,除了检验面料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还要检验透光度、耐磨度等等,全部项目检验合格后,厂家才能剪裁生产。所有检测完成至少需要10天。”而学生校服送检费用由学校“买单”,并不会因此提高校服成本和价格。
“双送检”首入采购合同
根据通知要求,校服的生产发放实行企业与学校“双送检”制度。区县质量技监部门接受注册地和实际生产地都在本市的校服生产企业的申报,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出厂检验制度,校服经检验合格方可出厂。
记者从区质监局获悉,今年秋季以来,凡是接到校服订单的企业必须在第一时间将校服征订合同及校服款式、材料等上报给质监局进行备案处理。每批校服完成加工后,区质监局会将其采样送往市纤检所,检验合格的成品校服才被允许出厂送往校方。配有合格出厂证的校服到校后并不是马上就被发放到学生手中,而是由校方从中抽样再次送检,二次合格后,学生们才会领到自己的校服。
区质监局质管科负责人说:“今年起新增的备案要求,完善了问题校服的源头追溯体系,原布料或是加工中出现问题,都能有据可查。”
值得一提的是,“新规”不仅健全了监管长效机制,还同工商部门拟定了校服采购格式合同,其中厂房、校方对校服的送检工作也首次纳入合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