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3年杨浦基础教育国际论坛成功举行
探讨对国际课程引进的思考

  ■记者刘竹一

  本报讯  12月5日下午,2013年杨浦教育国际论坛在创智天地会议中心成功举行。论坛采用TED演讲模式,邀请了来自教育界内外的知名专家就“世界教育版图中国际课程引进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进行演讲,分为“全球视野”、“杨浦实践”和“经验分享”三个板块。

  “当前我国高中对境外课程的引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国各地引入的境外课程多达几十种,上海各类高中申请试行的境外课程也接近20种。对这一引进境外课程‘热’的背后,需要我们把握国情、区情进行‘冷’思考。”在“全球视野”板块,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唐盛昌就“引进境外课程的比较与思考”主题,对目前高中国际课程引进的选择性、现代性、探究性等问题发表演讲。

  同时,协和教育集团的首席顾问学监TrevorHigginbottom以协和国际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为蓝本,围绕“教育领域的东西相会”的主题,为与会者们分享了协和的教育管理模式,他说:“我相信东方和西方会因为各自朝着对方的方向前进而最终相会。它们可能会对一个融合的世界作出贡献。在这个世界中,两个区域的社会和认知层面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转化——就好像炖锅中不同的原料,仍然可以区分开谁是谁,但却都发生了改变,因为他们改变了整体。但愿这锅乱炖将保留东西方各自最精华的文化不会是奢求。”

  在“杨浦实践”板块,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新闻中心主任沈祖芸从一些具体的案例入手,分享了她所看见的“杨浦课堂”;控江中学的国际课程外教、助教和学生代表与大家谈及了就自己国际课程的实践体验。

  “NFL(哈佛辩论课程)作为一门崭新的英语国际课程,对于控江的孩子们来说是新鲜、有趣和极具启发性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我在其他课堂所没有见过的,每个人都是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完全不见了被动学习的负担和抵触。”作为控江中学英语组的教师代表,傅晶担任着哈佛辩论课程助教,在她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把孩子们的兴趣激发起来,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所以NFL课程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如何去设计我的日常教学,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而在“经验分享”板块,作为上海市较早引进国际课程的学校,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张悦颖指明了国际课程“融合的路径在哪里”;来自交大附中IB课程学术校长PeterGarnhum,结合自身教授IB课程十多年的经历,为大家介绍了交大附中IB课程的实施模式,以及“IB课程是如何改变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百辉教育董事长袁刚以第三方的视角,提出了其第三方的社会责任。作为演讲嘉宾的压轴人物,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畅想了“国际课程发展趋势的未来想象”,让大家对国际课程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专题·创新创业
   第04版:专题·创新创业
   第07版:城事·三区
   第08版:民生·社会
“盲点”仍存应科学管理加强防范
图片新闻
探讨对国际课程引进的思考
杨浦宪法宣传周举行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探讨对国际课程引进的思考 2013-12-12 2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