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生智慧
金刚不败之“补”

  ■赵韩德 文

  围棋班老师给咱们上课,讲“棋形”、“手筋”、“妙手”以及各种数不胜数的“死活题”,就像打仗要讲地形、战术、格斗,没有这些,如何克敌、如何制胜?就像打乒乓球,没有犀利的主动进攻手段,单靠“被动得分”,怎能赢球?但是,当咱们在课堂上实战互弈时,老师走来走去的巡回,他大声提醒得最多的,却是“补!”“别忘了补一手!”

  是的,初级班的学员,满脑子“扭断”、“搜根”、“打吃”、“征子”、“屏气”、“屠龙”……眼睛里火星闪闪脑子里硝烟弥漫,哪个会想到“补”?那不是太缓了?棋争一手先!

  势如破竹,长驱直入,一举击溃、灭此朝食……,这些豪气沛沛快意十足的话语,用来做心灵鸡汤是可以的,真的拿去打仗,可能豪气尚未发完,军阵已被破袭。《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又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精髓啊!“先为不可胜”!

  围棋强调“补”,深深契合孙子兵法之道。

  主动的“补”是一种高屋建瓴的自我审视,是敏锐地及早地发现要害环节予以防备,是先敌消除其可乘之机,它与“亡羊补牢”的事后被动补救,有着霄壤之别。老师看不起所谓的“亡羊补牢”,幽默地问:“棋盘拢共361目,你能损失得起几只‘羊’?你能坏得起几个‘牢’?”在“补”的“先为不可胜”自省精神面前,那种好大喜功、盲目冒进、毕其功于一役、华丽漂亮、面子工程,统统显得那么浮夸、虚伪和不堪一击。

  于是想到李昌镐。

  1984年,9岁的李昌镐拜曹薰铉为师。1986年入段。1988年在韩国“棋王战”中夺得生平第一个冠军,这一年他13岁。

  1989年,李昌镐在正赛中战胜了老师曹薰铉。

  1991年,李昌镐不但在韩国国内继续保持着优异的战绩,而且在第3届“东洋证券杯”中以3:2击败了超一流巨星林海峰,夺得了自己第一顶世界级的桂冠。1992年,在第4届“东洋证券杯”中又战胜赵治勋。

  此后,他夺得20多个世界冠军,开创了无敌于天下的“李昌镐时代”(1996-2006),横扫中日韩三国顶级高手。

  但是据有关报道,他对记者坦言,自己从来不用、甚至从不追求“妙手”。而对每手棋的效率,他说:“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妙手,是指最精妙的下法,一着妙手往往可一举制胜,是一种精妙到峰巅的智慧。棋手没有一个不想达到如此聪颖的地步的,但李昌镐不。李昌镐还说:“我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真是暗合孙子兵法:“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追求51%的效率,只用51%的力量进攻。原来,李昌镐竟用另外49%的力量来防守。这使他的棋极其稳健、冷静,对手深感无隙可乘。谁能击倒一个毫无破绽的对手呢?年轻的他因此得了与年龄不相称的绰号:石佛。

  中国儒家有“修、齐、治、平”之说,把“修身”放在第一位,这不就是围棋的“补”之道?反贪反腐,打老虎、拍苍蝇中,多少贪官落马,“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他们真应该去下下围棋,听听咱初级班老师讲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艺术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海湾森林公园
算盘珠
我是敬老院的老人家
绿色理念播撒的诗行
金刚不败之“补”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7金刚不败之“补” 2015-01-17 2 2015年01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