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遥纱阁戏人:百年芳华何日再现?

  据新华社  平遥古城清虚观纱阁戏人的展厅内,《八义图》《春秋笔》《斩黄袍》……虽历经百年,一幕幕历史戏剧犹在精彩“上演”。 

  平遥纱阁戏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以传统的戏剧为题材,在木阁内摆放用稻秸泥和洒金宣纸扎制而成的戏剧人物,一阁一戏,犹如一个小舞台。 

  “戏曲行家通过人物的神态、嘴形就可知唱的是哪一句戏文,生动形象。”平遥县文化局局长闫振贵说,纱阁戏人犹如当年梨园演出实况的缩影,场上人物生动鲜活,装饰异彩纷呈,就连舞台装置和道具也都很逼真,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目前,在清虚观内展出的有28阁纱阁戏人,其构造包括木阁、隔断、题壁、戏人和道具。据记载,这些纱阁戏人是在清光绪三十二年,由平遥城内六和斋纸扎店的著名艺人许立廷制作而成,原本有36阁,有8阁遗失,其内容何如至今是个谜。 

  记者看到,纱阁戏人阁高70厘米,戏人高50厘米左右,人物形体优美、眉目传神,阁内横额上题写着剧名,有的还将剧名刻在木阁的底板上。 

  “纱阁戏人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一项技艺,它以戏曲为主,涵盖和集中了漆器、书画、雕塑、纸扎等一系列工艺和平遥民间民俗等多种文化元素。”闫振贵说。 

  历经岁月侵蚀,每一阁戏人依然光彩照人,但随着时代变迁,当初专门用于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社火活动时在市楼展出,或民间丧事活动中在灵前摆放的纱阁戏人已成为濒危项目。 

  “四个传承人之一的雷显元已经80多岁,做不动了。由于没有市场,别人也不愿意做。”闫振贵说,由于传承人的匮乏、纸扎行业的衰落以及年轻艺人对传统戏曲知识的缺失,使得这一工艺的传承面临困境。 

  为抢救和保护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遗产,平遥县集结漆器、雕塑、书画、剪纸、脸谱、灯艺和戏曲、民俗研究等众多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专家学者,对现存的28阁纱阁戏人进行整体复制,整理复原遗失的另外8阁,对传统工艺和制作流程进行全程数字化记录保护,并对纱阁戏人文化元素进行研究形成文字资料。 

  除此之外,一些年轻人也逐渐认识到纱阁戏人的价值,将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尝试走市场化道路。 

  在平遥古城南大街上,有一家名为“萃谱园”的店,店主肖旭是个80后。喜爱绘画的他一次无意中接触到纱阁戏人,被那些浓缩着世态百相的晋剧脸谱所倾倒,并尝试将纱阁戏人中的脸谱提取出来,制作成各种文化创意产品,如手提袋、书签、手机壳等。 

  “我们对纱阁戏人的利用仅仅停留在脸谱上,事实上可挖掘的东西太多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相结合,可以碰撞出更多令人惊喜的创意。”肖旭说。    ■王菲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艺术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大众诗歌借助自媒体掀热潮?
为孔子学院输送师资
百个中国传统村落有了“档案”
平遥纱阁戏人:百年芳华何日再现?
水下考古实现“零的突破”
图片新闻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化05平遥纱阁戏人:百年芳华何日再现? 2015-01-24 2 2015年01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