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是异数,首先在于《伍》采取的形式上的创新——“微论体”。本书是作者在大量基层实践研究和长期学术研读的产物,虽形式上是随心而发的新式笔记,但不乏深刻而系统的思考,虽内容上有体系化的联系,却没有传统学术研究和体系化研究的程式化论述,它是由问及思的思想集成,是日积月累的新式网络思考的结晶,篇幅短小精悍,文字风趣晓畅,问题直接,思考直白,建议与方案接地气。因此,《伍》利用其独特的“微论体”不仅吸收了现代网络时代的思考与交流模式,将现代精英所思考的严肃而艰深的问题得到了现代的表述,同时也有效吸收了经院式研究成果,有效克服了草根阶层利用现代媒体进行感觉性思考和牢骚性讨论所带来的各种弊端。因此,本书之所以是异数,就在于其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在底层与上层、草根与精英之间构架出有效的思想桥梁。
之所以是异数,在于《伍》在内容上的扎实和接地气。其许多短论一针见血地把当代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各种核心问题和民众所关心的问题指出来了,并在超越通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量值得思索的“独门药方”。因此,本书的立意不是简单构建蓝图,而是进行建设性和启发性的讨论。
首先,全书以问题为导向,十分直接地在第一部分就罗列了中国当前城镇化面临的300多个问题,然后从十七大类300多个角度分别对各种问题进行短论式的解剖和创新性的论断。其次,本书对于“中国城镇化的风险控制”进行了专门分析。它指出传统的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化泡沫”、“造城工程”、“农民失地”、“市民失信”、“政府失信”等问题可能带来债务风险、社会冲突风险甚至跌入“塔西佗陷阱”。这种风险归类的方法十分独特,视野十分开阔,是中国各级政府必须深入思考的核心命题。第三,把“城镇化的文明再造”进行了系统思考。与其他城镇化著作不同的是,文化、文明以及精神层面的多元建设占了本书很大的篇幅。它前瞻性地指出,精神的缺失将是未来城市病的核心,文明再造将是破解各类问题的终结性的方法,这与很多过度偏重基本建设、财政资金以及社会福利等事功性的研究不同,指出了中国在逐步实现小康社会之后,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核心不在于物质性的扩张和法规制度性的建设,而在于历史修复、人文再续、价值复兴等领域。本书提出的“多元文化”与“文化平均主义”、“洋文化”与“文化立场危机”、“文化意识缺失”与“特色危机”等讨论虽还需深入,但其直白表达已经可以警示出当前各类文化危机的核心。这值得我们在掩卷回味中进一步思考。
微论见真知,奇招铸创新。正是《伍》在“微论体”形式上的创新和在“问题导向”内容上的真知,决定了本书是一本具有时代性的力作,决定了我们在目前这个“城镇化热”之中还值得花时间对本书进行零碎或系统的阅读。 (来源:新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