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华勤于笔耕在文友中是有知名度的,《夕阳乱弹》(文汇出版社2013年8月版)就是他笔耕后结出的硕果。该书收有82篇文章,其中览胜篇(即游记散文)为20篇,占全书的四分之一。我认为,这部分是《夕阳乱弹》中最具亮点的文字。
一
游记难写,因为你所看到的景致,别人也会看到;你要介绍的,导游差不多也都讲过了。为了怕炒冷饭,有时真难动笔。张康华的游记一般写得较短。短的篇幅要有大的信息量,要写得引人入胜,难度是很高的。
张康华采取的方法是:一、写别人尚未写过的新景点,例如《感受青草沙》和《上海辰山植物园初探》等。这两个地方当时属于新建的景点,写的人自然不多。二、写一些景点确有其事的“笑话”,或个人遭遇到的“尴尬”,例如《三亚散记》里穿插的“乞丐住别墅”和《差点成了美国“黑人”》(载2015年1月13日《杨浦时报》)里的参观后找不到出口处等)。三、游览较少有人光顾的景点,例如在《骑着骆驼迎黎明》(载2015年4月25日《杨浦时报》)里写去甘肃敦煌鸣沙山观看日出时的情景等)。在撰写游记时究竟要写什么才让读者有看点,张康华是动过一番脑筯的。
二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即记述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或许可以说,旅游时被记录下来的文字,于是就成了游记。这一点张康华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做得挺好。
除此而外,他比别人多运用了一种表现手法即议论。例如,他在《三亚散记》一文中写道,在游览时他见到外国游客在沙滩上晒日光浴,他们是以黑为美,“以肤黑夸富”,作者联想到我国的一些妙龄女士,她们反其道而行之,过多地用“增白霜”之类的化妆品,造成肤色与脸色反差很大,以至于“真脸”变成了“假脸”,接着作者议论道,“与其花钱‘刷脸’,还不如到三亚大东海去晒晒太阳,反倒能赚个健康美哩”!
三
游记的语言往往是用准确的优美的语言去描绘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张康华也是这么做的。例如他写去长兴岛青草沙沿途所见:“正值桔子红了的时候,沿途遍布的桔林,红红的桔子镶嵌在翠绿的桔树丛中,星星点点煞是可爱”(《感受青草沙》)。又如他传神地描绘青草沙进水道之外的景色:“进水道之外是滔滔江水,虽看似平静,却暗潮汹涌,江面上遍布鱼鳞般的波纹。极目远望,一艘机帆船隐约可见,更显得环境的幽静,宛如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在我们的面前再现。”
在他的游记中也会找到幽默的字句。幽默是语言的盐。不是为幽默而幽默,而是要表达他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看法。这些幽默的语句可以令人读后反复回味,经久难忘。例如,他2014年5月赴美旅游,曾参观了华盛顿自然历史博物馆。由于未听清导游关照的集合地点的确切位置,误以为该馆的出口是在进口的相反方向,而不知道出口就在进口处的紧邻,结果怎么也找不到,只好向我国驻美使馆求助,彼时的紧张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当张康华好不容易见到来接他们夫妇的导游后,他说了这样一段话:“谢谢。连累你们了。最可怕的是,倘若你找不到我们,今天,我们可要成美国的‘黑人’了。”导游找不到游客,游客怎么一下子就成“黑人”了呢?这是张康华的幽默表达,这幽默又恰到好处的表达,赵树理称之为“说得(的)技术”(赵树理:《语言小谈》)。
四
张康华的游记好读耐读,并富有别具一格的特色,有时候只是读了开头部分,你就能猜测到这篇游记可能是他写的。
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旅游已成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有人说旅游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而我却认为旅游是心情的放飞。“最想旅游的地方,是我暗恋者的心”(香港作家李碧华:《长短句》)。当代“徐霞客”的队伍日益壮大,带着敬畏之心定能写出好作品。
最后,请让我引用一位诗人的隽永诗句,作为本文的结语:绾起一束冬阳,再以诗句打个中国结,“精美包装后/送给旅行的岁月/慢慢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