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生智慧
因棋观人

  ■赵韩德 文

  一直对有些老话蛮相信,譬如“字如其人”,“相为心生”等。

  聂卫平也说过:一个人下围棋的风格与这个人的性格和人品很像。下围棋即使不说话,也能了解对方,所以又称手谈。

  藉此发挥,或许可因棋观人。

  悔棋不是好棋品,咱班里老魏却最爱悔棋。一到对手拈子准备落下时,老魏往往会抢回自己刚下的子,一叠声的说:“刚才我就是打算下在那的,摆错了摆错了。——反正咱们是下着玩的,不来钱,是不是?”能对老魏一笑了之的,是惠敏。惠敏棋艺并非最好,却是肚量最大。他把半途的子停住,眯眼莞尔而笑。惠敏后来给老魏定下规矩,每局悔棋不能超过2次,超过罚喝水五大杯,否则你老魏不长棋!惠敏是一家大型船厂的中层干部,在单位里是领导。比汉高祖入关约法三章更简单,惠敏给部下只订一条铁打的规矩:“必须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向惠敏求证,惠敏莞尔而笑:“造船返工可没悔棋那么简单啰!”

  老魏还算好的,属文明悔棋。有的弈者一看大事不妙,居然会随手撸棋,彻底把一局棋废了。咱们围棋初级班里自然不会有。一旦如此,肯定被逐出师门。但历史上有个大名人,却硬是屡屡如此作派。此人就是北宋以变法出名的宰相王安石。《遯斋闲览》云:“荆公(王安石)棋品殊下,每与人对局,未尝致思,随手疾应,觉其势将败,便敛之,谓人曰:‘本图适性忘虑,反苦思劳神,不如且已。’”

  棋力不行,不肯动脑筋;出棋随手,又怕输;怕输倒也罢了,竟搅局。

  棋盘上怕输想赢,治国上藉权与民争利。苏辙批评说:“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民知其有夺取之心,至于卖田杀牛以避其祸。”王安石终至既输棋又失政。

  三国魏曹操手下大文人王粲,是位素养很高的观棋者。他的观棋,不仅得到观者的尊敬,甚至连棋手也钦佩不已。有次两个棋手半途争吵,把棋局搅坏了。他一边相劝,一边缓缓地将棋局一步步重新摆出,请他们接着下。这令所有的人大吃一惊!因为连棋手自己都记不清棋的进程了。于是互相也不吵了,用大手帕将棋局盖住,另取棋盘和棋子,请王粲先生您同样再摆一盘,行不行?王粲笑笑,慢慢地在盘上着子。最后,棋手将手帕揭去,两相比较,两盘棋竟然一子不差!(《魏志》)

  另一个观棋者就让人不齿了。此人叫孙皓。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一声令下,20万晋军直扑东吴,仅四个多月便取得了灭吴战争的胜利,三国纷争61年的局面至此完全结束。刘禹锡有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面对率师而来兵临城下的晋军统帅王濬,“皓乃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造于垒门。”

  之后某天,洛阳皇宫里,晋武帝司马炎心情大好,和女婿王济趁闲下围棋。而站在旁边的侍者兼观棋者,就是“一片降幡出石头”被虏的东吴亡国之君孙皓。孙皓时不时朝王济白上一眼。武帝问孙皓:“你在东吴时为什么常常喜好剥人脸皮?”孙皓冷冷地回答:“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原来,王济走棋兴起,无意中把脚伸到了武帝脚下,孙皓在一旁十分的容不得,恶恶的含沙射影。(《晋书》卷42列传第12)孙皓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即使看棋,也心态凶恶,完全可以想见他在东吴时的飞扬跋扈。弈棋可观人,观棋又何尝不可观其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周末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特刊
   第06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7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生命那头渴望的眼睛
因棋观人
上海自然博物馆
日记乐
另一种叙事记忆:工人子弟(之七)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因棋观人 2015-07-18 2 2015年07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