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近来发现网约出租车变得难叫,有时叫到了车,却被司机“放鸽子”。造成这种现象的症结是出租车网约平台软件的技术漏洞。以“滴滴出行”为例,软件允许出租车司机接单后通过点取“现金结付”按键自由“终止合同”,这种设计漏洞给予出租车司机过度的自由。上海于2017年12月下旬开始实施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司机“隐藏”乘客目的地的政策,以遏制司机挑客。但是部分出租车司机仍利用该技术漏洞挑客拒载。
市交通委执法总队郑重告诫企业应该正确履行监管主体义务,尽早修正叫车软件漏洞,全面禁止驾驶员随意取消订单、“放市民鸽子”,规范平台接单履约。
“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整改要求,提供相关数据和整改计划。并梳理后台数据,春节前将今年以来上海所有利用平台软件漏洞恶意拒载的“秒完成”出租车号牌及相关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进行教育、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