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年我上大学

  ■吴成康 文

  都说人生中关键处只有几步,回忆自己上大学就是我人生的最大转折点。       

  18岁那年,我高三,未到高考,文化大革命开始。两年后,1968年,我随下放大潮来到皖北农村当农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农民伯伯一起劳动,田间播种、管理、收获,生活尽管艰苦,但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却磨练了我们年轻人的意志。那时不知自己未来走向何处,但混沌中对于当一辈子农民也不甘心。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正逢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胡思乱想,一段时间里曾让我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直到1971年,同知青点年龄大我2岁和1岁的两个男孩先后被招工去了工厂,留下我继续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2年,因我是66届高中生,被抽到当地的一所全日制公社中学当上了一名代课教师,教高一物理和初三的化学课。由于高中三年我的功课扎实、学业优秀,加之自身努力,课教得不错,教学效果获得师生好评。

  自1970年始,工农兵中实行推荐去上大学。那年头,我虽有上大学之心,因家庭成分是地主,其实要上大学是很难的。幸运的是,1973年我下放的那个县在推荐上大学之前,全县组织、举行了统一的文化课考试,记得考试科目有数理化、政治语文等,语文包含写一篇作文,除了笔试外还要參加口试。预料之中,我这个高中代课教师的统考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后来虽几经周折,终被推荐上了安徽师范大学,成为一名工农兵学员。

  兄妹三人,我是老大,能上大学,一家人别提有多么高兴。尤其我爸当时最高兴,他是一所重点中学有名的高三语文教师,儿子上了大学,他如释重负,了却了一桩最大的心事。此次上学,位于省会的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尽管在本地有一个招生指标,大约记得是理论核物理专业,且招生老师执意要录取我,但考虑到地主成分,为保险起见,爸爸坚持要我去上有七个指标的省属师范大学物理系,他认为一来稳当些;二来当老师好,有寒暑假。上学前,爸爸和叔叔都反复叮咛我上大学来之不易,嘱托我要刻苦学习。

  安徽师范大学位于芜湖市赭山脚下,其前身又叫过国立安徽大学、皖南大学、安徽工农大学等。学校历史悠久,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教学主楼和大礼堂中间、赭山脚下的那块平地上的几棵巨大的百年雪松树,根深叶茂,苍劲有力,高耸入云。都说大学有大师、大楼,但我以为大树也是大学的标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那大树就是大学的历史!几乎每天清晨我都会在这些巨大雪松的树荫下朗读、背诵英语。我原本高中三年学的是俄语,英语入门在安师大。

  尽管由于客观原因,我们63人一个大班同学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包括七位下放安徽的上海知青,入学学历有老三届高初中生,行业中除知青外也有退伍军人、工人等,但让人难忘的是同学们学习都刻苦努力,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当夜幕降临,教学主楼、阶梯教室、图书馆、阅览室里灯火通明,总是学生满堂,静静苦读,蔚然成风。记得一次普物课后,我请老师解释为什么放大镜不能放大角,老教授说我的问题提得好,笑眯眯地,甚至把它拿到课堂上让全班同学共享,至今让我难忘。

  上大学的日子里,我们班的课外活动亦丰富多彩。有会吹拉弹唱者,有能歌善舞者,有毛笔书法达人,甚至有位同学曾导演过一场《红色娘子军》舞剧,轰动全校。说来自豪,校大学生象棋赛冠军在我们班,校大学生运动会万米长跑、五千米、三千米长跑冠军也在我们班,同学中真的是能人多多。

  20世纪70年代正是我国“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时代。记得大二那年,轮到我们班建校劳动,停课一周期间的劳动任务,就是在学校所在的那座赭山下挖防空洞。三班倒,一个小组十几位同学,日夜干。每个小组的任务包干,将防空洞里的碎石头若干立方装到架子车上,运到防空洞外面,再将石头从半山坡倒下来。哪个小组能提前完成任务,节余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甚至去玩。那时侯,一帮青年人,朝气蓬勃,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干起活来热火朝天。

  我们小组当然也想抓紧时间将包干的活尽早干完,腾出时间去玩。劳动时,女同学装车,男同学拉重车,倒石头。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劳动的效率不高,原因并不是同学们干活不卖力,而是每次从架子车上倒下装满的石头时,架子车经常会从半山腰顺坡滑下,然后人再下去捞架子车,这样每次既要消耗体力,又要浪费很多时间。

  当时我是这个小组11人的小组长。为了提高效率,记得我曾召集我们小组的这些物理专业的青年人开会,要大伙集思广义想办法。可是除了出力流汗之外,学物理的这帮青年大学生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一个巧办法。又隔了一夜,有一位来自南方某农场的钱姓男同学有了新发现,倒碎石头的山坡正好立有一根废弃的电线杆,在它旁边不远处有一棵已被碎石头部分填埋了的小树,他建议找一根绳子栓在电线杆和小树干上,倒碎石头时,利用物体的惯性和栓麻绳小树干的弹性,弹力将架子车连车把一起弹回来,而碎石头靠惯性滑下山坡。这是一个想出来的主意,一实验可行,效果极好。大伙乐坏了,效率大大提高,一个班八个小时的活,我们小组总是不到点就提前完成任务。

  这个智慧的好主意,至今难忘。

  转眼,我们毕业已四十年有余,今天我们已是七十岁上下的老人了。回想上大学的日子,教会了我许多知识,尤其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让我受益终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图说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影视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巷口
迎新有感
邻座是韩国女孩
观景组诗
弄堂小便池
那年我上大学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那年我上大学 2018-03-03 2 2018年03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