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报周末·图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倾倒众生的戏 染尽悲喜的衣

  ■宗禾   邱丽娜/文   王修远/摄

  一悲一喜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一颦一笑一回眸,一生一世一瞬休。

  戏剧表演者舞台上的惊艳离不开戏衣的衬托。纵贯天干地支,历史余温尚存,汇成件件戏衣血脉不绝的基因;横越生旦净末,伶人往事犹在,凝聚种种人生绵延不断的梦想。往昔舞台上的繁华与喧嚣不再,但舞台下的情怀与坚守依然留在一件件保存完好的戏衣上。

  日前,“锦绣升平·陈申京剧戏衣收藏展”正在同济大学博物馆进行,展出的45套戏衣,是我国戏衣收藏大家陈申从数百件中精选出的一小部分藏品,上至民国下至时今,基本涵盖了京、昆剧种舞台上常用的服装。即使是近期制作的戏衣,也完全按照传统工艺依制完成,极具学术及欣赏价值。

  演剧服装称为“戏衣”,又称“行头”。“戏衣”的一词见现代冯沅君所作《做场考·戏衣》。“行头”一词最迟在元代也已出现。中国戏曲服饰在明代逐渐形成,清代随戏曲的发展日趋完善,制衣工艺也达到了封建时代的顶峰。至清乾隆年间,刺绣手工业极盛而兴达。演员的“行头”——盔头、戏衣、靴鞋,质地华贵,色彩绚丽,纹样丰富。戏衣业逐渐形成定制,并具备了体系上的完整性。而后,一代又一代,推陈出新,一辈又一辈,华光远播。2005年,“剧装”以其制作工艺和历史传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中,传统戏衣与国粹京剧相得益彰,共同成为人类文明的珍存。

  据介绍,陈申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戏衣收藏家、研究者和中国摄影历史学者,著有《中国京剧戏衣图谱》《中国摄影艺术史》等著作。他表示,京剧戏衣随着京剧表演艺术的传承发展而相辅相长,它是中国京剧表演史的重要实物依据。在同济大学举办展览的目的是唤起观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为广大戏迷提供观赏京剧戏衣和戏衣文化交流的机会。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9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图说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倾倒众生的戏 染尽悲喜的衣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图说02倾倒众生的戏 染尽悲喜的衣 2018-04-21 2 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