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时,赤脚医生

  ■张勤 文

  那时每个大队都有一家卫生室,乡人习惯称为医务室。

  我们大队的医务室位于大队办公楼的东侧,两间平房,门窗漆成白色,门上还画着一个大红十字。医务室外面一间是赤脚医生的值班室,放着一张大长桌和两张有靠背的大木板凳子,都被漆成白色,但漆水有些斑驳泛黄。里面一间是药房兼挂盐水的诊疗室,两个放药的柜子高高的,也是漆成白色,里面放着各种盒子、瓶子。药柜一侧的高处钉着几个铁钩子,可以把盐水瓶挂上去。

  医务室有三位医生,都是本大队的女性,每天轮流值班为身体不适意的乡亲看病、打针、配药和提供各类健康咨询等。但这些医生前面还加了两个字:赤脚。我小时候觉得好奇,到了医务室曾偷偷观察过,见她们都是把鞋子穿得好好的,并没有真的赤脚,又为什么要叫做赤脚医生呢?

  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看了西游记,算是自我解开了谜底:也许是意味着跟赤脚大仙一样有本事吧。当然其实赤脚医生是特定时期的产物,是指半农半医的工作状况,医务室的医生都来自本乡本土,接受短期医疗知识培训后,既要行医看病,又要赤脚下地干活,因此得名。

  赤脚医生并没有赤脚,看上去也并不特别像医生,那模样跟田里干活的农民是没多大区别的。说她们是医生,其实里里外外就她一个人当班,既做诊断的医生,也做护士打针,药房发药、挂号收费等全部工作。小时有一段时间里,被查出贫血,每天要去医务室打针,说是补血的。到了那里,总看见赤脚医生忙碌的身影,那时打针不是一次性的,要把使用过的针头放进一个铝制医用盘子里,放在电热丝锅子上烧开消毒。消毒用的药棉也都是赤脚医生自制的,闻到那个消毒酒精的味道,就感觉到了科学和卫生,虽有些难闻不适应,但也让人感到这意味着讲究和放心。

  我们隔壁小队的阿花就是三位赤脚医生之一,我们年纪小一点的都叫她阿花阿婆。阿花阿婆只是辈分大,虽然叫阿婆,其实年纪并不大。她的服务态度和蔼可亲,给病人以很强的心理安慰,获得了众多乡亲的信赖。

  有一年冬天,我发起了高烧,半夜里体温骤增到了惊厥的地步。父亲就打着手电,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到了阿花阿婆家。已入睡的阿花阿婆二话没说就起床,披上大衣,背起药箱,随着父亲手里昏暗的手电筒灯光走夜路来到了我家。进门后阿花阿婆镇定自若,打开药箱取出体温计给我量了体温,打了退烧针,还从一个玻璃药瓶里倒出几粒药来放入一个小纸包里,告知了用法用量,嘱咐要多喝白开水。还真是有效,我的病情很快稳定下来,第二天就好转过来了。

  那时的赤脚医生就是这样,赶上有病情紧急的情况即使半夜了也要上门出诊,任劳任怨,风雨无阻。赤脚医生背的药箱体积虽不大却有着神奇的力量,患病的乡亲只要说出头痛、头晕、呕吐、腹泻,睏勿去、水裹涨等等症状,赤脚医生都能在小小的药箱里找到对症的药来。在我们眼里赤脚医生医术高明,见到了赤脚医生,就是看到了希望。

  有时到镇里卫生院配了生理盐水,也会拿回来到赤脚医生家去挂盐水。傍晚时分,病人来到赤脚医生家,脱下白大褂的赤脚医生其实也是家庭主妇,此刻正在家里喂猪喂鸡鸭呢,看到病人来了就停下手中的家务,洗过手后给你看病。或者正端着碗吃晚饭呢,也会放下饭碗给你打针,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

  尽管以现在的眼光看赤脚医生的医术水平有限,医务室的条件也十分简陋,但赤脚医生医德高尚,给乡亲看病带来了便利。也许这几位赤脚医生都是乡里乡亲的缘故,看病的时候病人往往减少了畏惧,多了份慰藉,形成了正面的心理作用。所以那时乡亲对赤脚医生是十分敬重和依赖的,感觉身体不舒服了,就乐意去找赤脚医生,并且总是相信只要到了医务室,赤脚医生就会有医治的好办法,药到而病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焦点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温情重阳 温暖老人心
小洋房
那时,赤脚医生
杨浦图书馆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那时,赤脚医生 2018-10-20 2 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