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疾驰在沪南公路上,直驶位于南汇县三灶镇的上海野生动物园。我坐在车上怀揣着散发着幽雅香味的红色请柬,去参加“给野生动物取名颁奖仪式”……
这是1998年11月18日那个难忘的上午。当时南汇还未从县转区,更没通地铁,从市区在哪里转乘中巴已记不得了,但一路上的喜悦之情是溢满脸上。因为野生动物园自开园两年来还未去过,而自己为野生动物取名能被采用,更是欣喜不已。
之前,从报上得知上海野生动物园为保护和抢救濒危野生动物以及增加园内动物的数量,特地从非洲引进了9种156头食草动物,并向社会为其中长颈鹿、海狮、犀牛三种动物取名,要求既要朗朗上口,又要清新脱俗有意义。
我平时注重参与社会活动,看到这一消息自然就积极参加了。于是根据征名要求开始构思。由于向社会征名,肯定参与者踊跃,如何在众多应征者中脱颖而出?就要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三种动物、地域特色、时代气息、要有意义——这些元素都要考虑。经过几番动脑与推敲,一组自认为还行的动物名字已见端倪:长颈鹿、海狮、犀牛三种动物分别取名为“阿新”、“阿世”、“阿纪”,连起来就是“新世纪”。当时是20世纪将要结束,全世界都在迎接21世纪,有时代气息,更有纪念意义,而南方人叫人或叫动物大多习惯用“阿”……
稿件投出去后也没多想,心里思忖不被采用也没关系,重在参与吧。结果来了通知,在众多征名者中我有幸成为6名录取者之一。其他取名有“露鹿”、“斯狮”、“稀犀”以及“阿来”、“阿浦”、“阿东”(来浦东)等。
站在能容纳几千人的动物表演场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空中旅行巴士》节目主持人沈梅华宣读了获奖名单后,原上海市副市长夏克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陈润生、上海野生动物园总经理顾惠康等为我们颁了奖。夏克强同志还应邀与我们6名获奖者合了影。
接着,我们随领导和嘉宾及诸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一起参观了占地153公顷(2300亩)的整个动物园区。园内分食草动物放养区、食肉动物放养区和散养动物放养区。一天的游园使我有一种进入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特别是乘大巴参观食肉动物放养区,车窗外,狮子懒散地躺着,猎豹在转悠,老虎猛扑向前面饲养车抛出的活鸡……20年过去了,如今那些被我们取名的动物已经有了第二代、第三代,不知它们的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