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18日,在上海市第九届好心人节到来之际,控江路街道表彰社区优秀志愿者,并送上节日慰问。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这些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言行传递着社区的温度,成为社区里有口皆碑的“好心人”。他们积极参与居民区垃圾分类、清洁家园、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用自身的言行践行“文明从我做起,志愿从心出发”。活动现场,社区文教干部们为“好心人”志愿者代表一一佩戴上光荣的大红花。
2019年以来,控江路街道志愿服务工作在文明城区创建、垃圾分类推进、志愿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向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扶持社区“能人”
为更好地践行志愿精神,增强服务理念,控江路街道志愿服务中心积极扶持社区“能人”,引入行业优质资源,推动社会组织专业运作。
近年来,随着年轻白领的入住和“二胎”政策的落地,新凤城小区里,逐渐出现了老年人多、未成年人也“扎堆”的现象。在志愿服务中心和居委会的扶持下,新凤城的几名在职党员、群众组建了“小小企鹅俱乐部”,为学龄前后的儿童提供共享学习、阅读空间。志愿者们走出家门,发挥专业特长,把知识传播给社区里的孩子们。
“这个项目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家长间的沟通、互动也让小区的睦邻关系更和谐,小区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新凤城居委会文教干部李黎介绍,今年上半年,参加这项活动的孩子年龄从原来的4-8岁拓展到了2-12岁,参加人数由原来的月平均10人次增加到了月平均60人次。在此基础上,“小小企鹅”又开办了儿童图书馆,目前已收到图书捐赠325本。
为配合上海垃圾分类工作条例正式施行,今年3月,志愿服务中心牵头成立控江路街道“绿色控江”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督导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团员们分四路奔赴各个住宅小区,对垃圾投放点进行全覆盖摸底巡查。督查之余,他们还充分发挥自身才艺,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在社区中宣传垃圾分类。
带着新手“做任务”
2018年居委会换届选举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岗位迎来了新一批文教干部。为培育新一代志愿服务站负责人,提升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建设及志愿服务项目运作能力,从今年4月起,街道邀请上海益邻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开展志愿团队建设培训,手把手带着新手“做任务”。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学员们通过主题学习、案例分享、外出参访等多种形式,系统地学习了社区志愿团队建设的知识。在主题课堂中,大家跟着专业老师一同学习理论知识,探讨如何挖掘社区志愿团队;在实地考察中,学员们向优秀志愿服务中心学习管理经验。
沧州路睦邻点自治项目成立以来,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睦邻点的日常管理,视睦邻点为家:每天轮流值日、打扫卫生;桌角坏了,有志愿者主动从家里拿来工具修理;阅览室天花板突然脱落,污水直溢,他们不顾脏臭,直至清扫干净才安心回家……两年来睦邻家园平台搭建逐渐科学化、活动开展日趋丰富化。
参加了志愿团队建设系列培训后,文教干部郭小雯尝试用新的视角观察所在小区的特色和“资源地图”。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带领下,她进一步挖掘控江二小、荣庆堂、海昕保洁等共建资源,助力社区服务:中医问诊,为环卫工人送上香甜暖心的养生粥;“大手牵小手”一起开展慈善拍卖,为控江公益基金会筹得爱心款近千元;垃圾分类活动中,无论专业队伍还是“小小志愿者”,人人都争当“环保宣传兵”。在传统节日,“烘焙达人们”纷纷出动,把亲手制作的美味分享给社区的独居老人,让他们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