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爷孙写对联

  ■周彭庚 文

  孙女看着我递给她的《殷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虎年春联征集通知》,对着我划了横线的“学生组”几个字盯了好几秒后,信心满满地说:“我也写两副,拿它个奖。”

  看着她踌躇满志的样子,我内心一喜,小青年嘛,就该有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心里更为社区单独设立“学生组”叫好,感到这是眼光远大的明举,为推动青少年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搭建了一个学习、展示、交流的平台。

  孙女敢说这话,是有一定“底气”的。一年前,我就教过她写对联了。

  那天,我拿回参与对联征集的获奖证书,她看了,说:“写十几个字,就拿奖,好容易呀。”看她对“对联”有兴趣,我乘机说:“要不我教教你,也去拿个奖?”“好啊。”

  我以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为例,讲述了“对联”的基本要素:两句成对为联,字数务必相等,字义词性对应,字音平仄相间,末字上仄下平。 所以,“上”不是表示方位,而是“飞上”,跟“鸣”对应,都是表示动作的动词。需要补充的是“平仄”的定义,对学过汉语拼音的人来说,一点就通。我认为,这两句诗是教授对联知识的最好的入门教材。它明白易懂,词性词义对应工整,平仄间隔清晰,老师易讲清楚,学生易听明白,有“直观”之感。

  接着我让她讲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字义词性对应、平仄相间关系,想不到孙女依样画葫芦,讲得蛮到位的。

  为了进一步巩固,我把自己写的一副对联“锤坚砸枷锁,北战南征,神州莺歌燕舞红艳艳;镰锐斩穷白,前仆后继,中华国富民强雄赳赳”,小动手脚,改成“红彤彤”给她“审查”。她歪着脑袋,念念有词,想想看看,好久,她才迟迟疑疑地说:“爷爷,你不是说上句末字要仄声字吗?‘彤彤’是平声字呀。”她还不太自信。

  “你说得对。”她能比较准确地掌握这些要点,我感到挺满意。

  时隔一年,是该让她付诸实践了。面对“抗疫”的主题,我感到不太容易写。虽然我们都算是亲历者,但把纷繁众多的情、事、感浓缩在几十个字中,是不容易驾驭的。

  看看孙女,她坐在那儿,时而托腮沉思,时而用笔在纸上涂涂画画。我想,现在她不会说“容易”了吧。

  不一会儿,她“刷刷”地写出了两行字:人人坚持“三件套”,个个做到“五要求”。她把通行的“五还要”改成了“五要求”,说明也动了番脑筋。

  我对这副“对联”未置可否,而是讲述了我写对联的一些体会:构思时,要天马行空,驰骋想象,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情感务真挚,形象求具体;下笔时,依据主题,搭建框架,细选素材,巧妙嵌入,字词力求准确,句式适度灵活,消除瑕疵,务必通达;不急求成,慢工细活,吟咏诵读,反复推敲,精雕细琢,以求句美词华,意境高远;平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博闻强记,充实“库存”,以备随时“调用”。

  我讲得认真,孙女听得入神。也许此次真能写出比较出彩的对联,如其所愿,拿个奖,那是对她极大的鼓励,今后会更自信;不过,拿不到奖,让她体味些挫折,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韧性,也是好事。“重在参与,得奖与否不必多考虑。”我为孙女打预防针。

  “那是自然,我才没那么狭隘呢。”孙女笑着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我的足球缘
爷孙写对联
一只冷水壶
翠鸟(杨浦公园)
正月初二赏读《新岁展庆帖》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爷孙写对联 2022-03-29 2 2022年03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