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生 文
壬寅年春节,江南少有阳光。正月初二,窗外凛风细雨,暇时,赏读由故宫珍藏的《新岁展庆帖》。虽不谙书法,古文基础亦粗浅,却也萌生“见字如面”的趣味。
此帖是1081年正月初二,时年44岁的苏轼所写,帖后还有数行小字。
这是一封拜年信。由开头“稍晴起居何如?”结尾处“余寒,更乞保重”的问候,可知那个春节也是同样阴晴不定,天气寒凉,“古今同时凉热”。
最有意思的是“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试令依样造看。”苏轼欲借好友的建州木茶臼和捣杆,给铸铜匠看看,想依样做件铜质的,方便日后饮茶时使用。另外也请人看看茶臼样式并顺便买一副;一再保证用完就归还“专爱护,便纳上”。古时饮茶程序复杂,茶臼是重要茶具之一,使用是否顺手于饮茶心境大有关系。苏轼爱茶,尽管被贬湖北黄州,生活困顿、居无定所,搭建的茅屋尚未完工但喝茶之事不可马虎,年初二就以拜年为名上门借去。
而收信人季常先生,姓陈名慥字季常,号龙丘居士。年轻时家境富裕,常常纵马射箭,崇拜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中年弃良田房舍,带家人到黄州山中“隐居”。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五月遇见初到黄州的苏轼,邀其到家居住,两人过往甚多。《东坡集》中有写给陈季常的十六封书札“俱在黄州时作”。某日晚,两人一面喝酒听婢女唱歌一面高谈阔论佛经和天下时事。陈夫人柳氏听得家中丫鬟“密报”,怒不可遏走出内屋边叫骂边“啪、啪”拍打窗户,两人只得赶紧散席走人。隔天,苏轼就写了著名的《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作,其中四句“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为后人留下成语“河东狮吼”,也让陈季常成了千古名人。
九百多年前,苏轼挥毫而成国宝级尺牍精品。同为正月初二,同是晴雨相间;茶香氤氲中勉力拜读,虽然很难领略传世佳作呈现的笔力雄健、骨劲肉丰的功力,但还能感受秀逸劲健、不拘一格的苏氏风格。甚想穿越到九百多年前问问东坡先生:何是沙枋画笼、扶劣膏;“润笔新屋下,不愁无好画”需银两几何;那个“建州木茶臼子并椎”借到吗?再顺致意“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