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商场开门、园区复工,城市正在复苏,人们的生活也逐步回归如常。
接种疫苗,作为预防控制疫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不仅是对自身健康、对周围因为禁忌证等原因未能接种疫苗的人的保护,也是阻断新冠病毒流行的关键。
6月6日起,杨浦全面恢复18岁以上新冠疫苗接种服务。而此前,已有社区组织开展老年人接种专场等,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进一步提升重点人群接种覆盖率,力争实现“应接尽接”。
■记者 成佳佳 毛信慧 高靓 汤顺佳
之前犹豫的第一针、被疫情耽误的第三针,都打上了——医生与志愿者“一路护航”
6月3日上午9时许,在位于政通路168号的五角场街道社区疫苗接种点,不少老人经过扫码、信息登记、咨询等环节后,进入接种区进行疫苗接种……6月3日,五角场街道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式“重启”。启动首日,便开设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专场,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保护。
72岁的唐老伯在家人的陪伴下前来接种第一针疫苗,“我患有一些基础性疾病,之前总是担心接种疫苗后会有异常反应。此次疫情对我触动很大,我也了解到,接种后得重症的可能性很小。趁着现在基础性疾病处在稳定期,我过来接种,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唐老伯说。
与唐老伯不同,当天,65岁的黄阿姨是来接种加强针的,“我老公、儿子、儿媳妇他们都已接种了三针,我的小孙子也接种了两针。因为这波疫情,我的第三针就被拖到现在。这下好了,全家的疫苗都接种好了,我们更放心了。”黄阿姨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现场,五角场街道专门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分两批轮流上岗,进行秩序维护、做好现场登记、讲解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并为老人提供饮用水等。“这支志愿者队伍都是‘老手’,在前期第一针、第二针、第三针的接种过程中,他们都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服务经验,在操作上大家都烂熟于心,怎么登记、怎么引导、怎么维护秩序,他们都做得非常到位。”五角场街道社区自治办主任胡志新说,志愿者团队每天分两批轮流上岗,是为了让大家在有序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得到合理的休息。
据了解,五角场街道下辖32个居民区,辖区内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多达3.6万,老龄化程度普遍较高。接下来,街道将不断优化接种服务模式,安全、规范、有序地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更好地满足他们就近就便的接种需求。
等候区、接种区、留观区,区域划分清晰,志愿者现场维持秩序,老人们自觉佩戴口罩,保持两米距离……端午小长假,延吉新村街道有序开展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陆续在各居民区开设专场。
6月4日一早,在内江新村和控江东三村接种现场,不少老年居民已在排队等候。李奶奶因为身体状况不佳,此前接种疫苗的计划一再被耽误,“我们老年人体质弱、免疫力低,是新冠易感人群,还是接种疫苗保险,所以我想找医生看看。”李奶奶告诉记者。经过现场医护人员一系列的问诊和检查,并对李奶奶的身体进行综合评估,在确认老人满足接种条件后,李奶奶如愿接种了疫苗。“能接种疫苗实在太好了,这是对自己、对家人负责任。”李奶奶表示。
接种完,就到小区门口“值班”——打疫苗和参与志愿服务“无缝衔接”
5月31日,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早早来到内江路384弄居委会老年活动室作准备,这里被打造成疫苗临时接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接种服务。
接种服务送到“家门口”,让前来接种的居民连连称赞。“接种现场安排得井井有条,工作人员们非常认真负责,尤其是对我们老年人,又是帮忙扫登记信息,又是一路护送,真让我们觉得温暖。”前来接种加强针的忻蓉娣告诉记者,“我之前就通过电视新闻、微信推送等方式了解到了很多关于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知识。疫情面前,疫苗就是我们老年人的保护伞。所以解封后我第一时间就来接种疫苗。”
经过留观30分钟,忻蓉娣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匆匆离开后就立刻投入社区志愿服务,在小区门口站起岗来。“虽然我是老年人,但在门口值班的活儿并不累,我完全能做到。现在社区事情多、人手少,力所能及地多帮助大家一些,也是我应该做的。”忻蓉娣说。
“今天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居民们的接种热情很高涨。”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主治医师张磊介绍说,短短两个多小时,该接种点共接种疫苗192人次,其中绝大部分是65岁以上老年人。
据悉,未来,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以此次进小区接种为试点,通过居委会、块长、楼组长的层层宣传推广,在收到疫苗接种需求后,及时响应落实,为辖区16个居委会的居民群众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此外,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中心还将提供上门服务,确保“应接尽接”。
“医生姐姐特别温柔,我不觉得疼”——完成一套流程只需走几步路,耗时不过5分钟
6月2日下午3点,走进四平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迎面就是两张登记台,左手边立着一台健康云扫描机。居民来到现场后,先扫场所码入内,随后扫描身份证或社保卡,填写知情同意书,完善个人信息,最后来到接种台进行疫苗接种。完成一套流程只需走几步路,耗时不过5分钟……这是6月1日起,四平路街道重新开设的疫苗接种点位。
“来,我们把手放在桌上好吗?真棒!”桌前,医护人员正温柔地引导着小男孩,“如果害怕,就把头转到另一侧去……”
今年6岁的华竞程读幼儿园大班,当天,他在妈妈的带领下专程来打第一针。坐在医生面前,他难免紧张,接种完却发现,原来打一针只需两三秒。“医生姐姐特别温柔,我不觉得疼。”
记者注意到,现场有不少像这样的亲子家庭,孩子中最小的只有3岁半。家长们表示,对疫苗服务一直很放心,经过今年这轮疫情,更想赶紧来把疫苗打了,提升一下孩子的抵抗力。一位带着女儿来接种的妈妈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他们幼儿园组织小班孩子打过第一针,我就一直想着给她继续接种第二针,谁知因为疫情而推迟了。小区恢复出入后,我第一件事就想着查询疫苗接种点,把孩子的第二针补上。”
6月2日,该接种点全天接种人次达200人。
医生提醒,3周岁至17周岁的未成年人目前尚未开放接种第三针。接种后24小时内,须避免进行核酸采样。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陆水蓉介绍,对于未成年人,接种完毕后要多喝水,爸爸妈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情况,如有不适,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据悉,该点位位于抚顺路360号,面向市民免费开放,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日每天8点半至11点、13点半至16点。
相关新闻
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流动采样车 动态调整、完善细节,服务再上新台阶
■记者 成佳佳
核酸采样是疫情防控重要的筛查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监测哨”作用。
记者从延吉新村街道了解到,按照“15分钟核酸采样圈”标准,在已开放使用12个常态化核酸采样点的基础上,6月1日起,延吉22个核酸采样点位全部开放使用。
据了解,延吉常态化采样点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商业楼宇、商超、公园、体育馆、地铁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场所。常态化采样点实行“隔窗采样”,采样岗亭可同时容纳两位医生采样,还安装了紫外线消毒装置和空调。此外,还配备了1名志愿者、1名安保人员参与扫码和秩序维护。
记者在松花江路营口路东北侧人行道采样点看到,前来采样的人中有不少来自附近商户。随着店铺陆续复工复产,不少员工先来检测核酸,做好个人防疫第一步。在杨浦体育馆核酸采样点,一位家住附近的居民正在排队,他和同事准备回老家,其他离沪手续都已齐全,就差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在家门口方便一点。”这位居民说。
针对居民关心的部分核酸采样点排队时间长等问题,延吉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会根据人流量调整点位位置和开放时长,居民可在“随申办”小程序查询实时情况。此外,将继续采取“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流动采样车”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优化辖区核酸采样点布局设置,为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的核酸检测需求做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