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温季忆营养汤

  ■陈茂生 文

  两年前,也是七月,散居各处的工友聚会。就在吃得差不多、喝得差不多,唠得有点多的一片欢乐中,店家忽然端上一大碗番茄蛋花汤,相比满桌的鸡鸭鱼肉、蟹虾扇鲍,简朴得有点不搭了。众人正有点纳闷,主办人起身煽情地说:“这是特意为大家准备的一份‘高温营养汤’。”

  “高温营养汤”经历过的都明白,这可不是矫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厂条件艰苦,高温季节尤甚。每台轧机边有两台大功率鼓风机,一开就“呜呜”像拉警报,一吹就是八小时。风是有了,但热风催热汗的滋味并不好受。身体单薄的,“吓丝丝”就怕被吹倒了,下班了耳朵还在嗡嗡响,似乎还有热风在往里灌。

  若要简而言之描述车间环境就是两个字“蒸笼”、三个字“大熔炉”。当时空调刚面市,经领导认真讨论决定:在理化实验室里装两台。

  结果,各班组主动要求“送样”的络绎不绝,每次“因公”去能在那里磨叽个10分钟。最后,排了个表,大家轮流送。

  在收入都不高的年代,厂里还要想办法让大伙尽可能增加点营养摄入,规定只要当日最高温度达35度及以上,食堂就要供应“营养汤”,不论工种、不论职务“人均一碗汤”。若早间气象预报报低了,只要晚上广播“修正”了,第二天就得“重来过”,不得有误。

  当下,一日三餐无肉不欢,营养几乎无处不在。广播电视还有太多这个液那种素的滋补品广告,乃至全无“不足”之忧,只有被“过剩”折腾。所以,如今的人们不一定清楚何谓“营养汤”,或许认为是龟鳖炖汤“一碗汤抵一锅水”的浓缩精华,至少是大汤骨熬的一大锅吧。

  其实,那时吃肉是件大事情,营养汤就是番茄蛋花、雪菜毛豆、冬瓜榨菜之类的组合,加一锅清水煮沸罢了,基本不会有荤腥,但关键是“喝汤不要钱”。

  因此,只要高温天,每到饭点,食堂门口会有个临时摊位,一个大保温桶,边上站当日轮值的厂领导为职工掌勺。这汤不温不热、味道不咸不淡,不论学富五车的高工,还是往炉里扔煤块的司炉,每人一勺“愿喝尽喝”,然后再排队打饭买菜。于是,就有特色歇后语:“高温天广式吃饭——先喝汤”。当然,前几位的汤里多一点油花,最后几位就只有清汤了。但若晚点,到了没喝到,只要需要就再烧,汤一定管够,而且早中晚三班一个样,绝对不会有厚薄。有些家庭经济不富裕的职工,还暗地里想“嘴里省出个大彩电”的,悄悄地就把营养汤当作唯一佐餐的菜,一顿舀两碗,也没人会吭声,大家都没意见。

  当时,厂里二千多职工基本都脸熟,盛汤时遇到厂长、主任也能边喝边聊说两句。此时味道如何不重要,有啥营养也不会较真,更不指望喝了一碗就能浑身是劲雄赳赳,关键就是一口下肚,感觉到的如常小日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高温季忆营养汤
寻找那颗星
棕头鸦雀
风扇吱呀啜刨冰
参观曹杨新村村史馆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高温季忆营养汤 2022-08-23 2 2022年08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