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云、用数”,为千行百业“赋智”

  近年来,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将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当下,数据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生产要素,新一代数字技术是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带动力最强的科技领域,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北京,长安链团队推出了全球支持量级最大的区块链开源存储引擎“泓”,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阶段启动建设;在上海,8个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揭牌,25个数字生活标杆场景建设提速,智慧城市数字底座进一步夯实;重庆截至去年底,集聚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90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2200亿元,“上云、用数、赋智”企业超过11.5万家……各地亮眼的“成绩单”,彰显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强大韧性、强劲动能,以及市场大、基础强的独特优势。

  数字经济不仅自身是新兴产业,而且还能够渗透到千行百业,赋能实体经济。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倍增作用。比如,利用工业互联网,能够实现设计协同化、供应敏捷化、制造柔性化、产品个性化;借助物联网打造的智慧农业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等信息,实现数字化精准种植。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工业、农业高质量发展,就能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实体经济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生产方式变革。

  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也为文化繁荣发展打开了巨大的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技术的发展,既深刻改变着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格局,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向未来,我们必须顺应趋势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建设,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运用,为人们共享文化成果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也为内容创作拓展了空间,有利于生产出更多优秀文化作品。比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今年年初推出的动画片《中国奇谭》,将新的制作技术与传统动画美学结合,通过CG(计算机动画)、“三渲二”等技术手法对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进行全新解读,受到观众好评。这充分说明,运用好数字技术,有助于生产更多形式上融通古今、视听上虚实联动、审美上雅俗共赏的优秀文化产品,从而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和水平,让文化数字化成果惠及更多人。

  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数字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能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反过来又会对数字技术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带动数字技术持续迭代创新。坚持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繁荣有机融合,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就能不断激发新型文化业态的创新潜能。

  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也有利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如今,信息传播日益呈现移动化、视频化趋势,互联网视频越来越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形式。在哔哩哔哩,通过平台提供的数字技术支持,有超过23万UP主(上传者)通过虚拟形象和用户交流互动。不少创作者在视频里展示非遗技艺、制作传统美食、演奏传统乐器,用影像记录生活的点滴变化,向海外用户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今天,世界比以往更加期待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积极利用新兴技术手段,讲述丰富多彩、生动可感的中国故事,促进各国青年的交流与对话,有助于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要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形势研判,抓住机遇,赢得主动。要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绿灯”投资案例引导作用,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全面、辩证、长远看,系统、精准、务实干,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把握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添薪助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同时,抓住数字发展机遇,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出更多高品质文化产品,必能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来源:人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云、用数”,为千行百业“赋智”
微光缀成星河,涓滴汇成大海
诚信是立业之本
助力发展
杨浦时报评论05“上云、用数”,为千行百业“赋智” 2023-04-04 2 2023年04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