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平 文
日前在一个诗歌沙龙上,我“朗诵”自己的诗作。本应把内容背出,怎奈记忆力衰退,就看着稿子,事先还打了招呼:不是朗诵,是朗读。
学生时代就参加学校朗诵团,至今对朗诵艺术情有独钟、痴心未改。央视播出的《朗读者》节目我基本每期都看。作为文化情感类节目,其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语言,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们演绎的家书、小说、译作、散文、诗歌等虽接近自然口语,但比自然口语更准确、更生动、更典型、更具美感。而莫言、许渊冲、斯琴高娃等嘉宾或幽默、或深沉的表现,使得用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之宗旨更为突出。
斯琴高娃那一集,她朗读的是作家贾平凹的《写给母亲》。一盏青灯、一杯热茶,光亮中她结合作品把自己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怀娓娓道来。荧屏外的观众一边感叹老戏骨字正腔圆的台词范,一边也感动于她对母亲的深情,淋漓尽致无不浸透于声声朗读中。
这就是朗读的魅力。“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满怀阳刚之气的朗读,声韵铿锵,如孤烟大漠、金戈铁马;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柔情缠绵的朗读,如月夜箫笛,动人心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尽现河山美;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或声声泣诉,或半醉微醺……
生活需要朗读。
当青春远逝,朗读,犹如欣赏四季的风景,带来春夏秋冬的别处浪漫。当铅华洗尽浅薄,岁月沉淀成熟,一声声朗读,穿透所有生活的误解,给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