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忙碌与坚守,是他们的“高温战歌”

  自己给自己“加码”——8点半出发、11点半送完,几年如一日“准时达”

  戴着一顶睦邻小厨标志性的小黄帽,披着黄马甲,套着冰袖,7月11日上午,今年54岁的胡兴兵和几位送餐员等在运和源中央厨房门口,“饭出来了,接一下!”随着一声喊,他们忙成一片,按照指定份数各自装箱。

  烈日下,路面被晒得发烫,胡兴兵骑着电瓶车,每过几个路口,就要拐进一个小区送餐。为提升送餐效率,所有送餐员按街道“分包”,胡兴兵主要负责平凉路街道,一天送70-80份,最远的一户离出发位置有8公里,规定最晚送达时间不超过当日中午12点。

  然而,胡兴兵在此基础上给自己“加了码”,8点半左右出发,11点半左右送完,是他的坚持。“通常来说,11点半之前就要送完,12点就太晚了。因为有的老人患有糖尿病,如果吃饭太晚,他会产生心慌等不良反应,所以我们尽量控制时间,让每位老人早点吃上饭。”胡兴兵说。

  “阿姨,饭来了!”当天送的第一单位于6公里开外的凯达苑小区,胡兴兵熟门熟路地按门铃、进楼栋,与候在门口的梅阿姨打招呼。对梅阿姨来说,几年如一日准时送达的不止是饭菜,更是一份放心。“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饭菜都会准时送到我家门口。”梅阿姨笑着说,“有时我一大早去医院,十点多回不来,问小胡怎么办,因为楼下没人给他开门,他进不来。小胡就替我想主意,让楼上邻居帮忙开门,他进来把饭挂在门把手上。这样我就心定了,回来就有饭吃。”

  由于大多数订餐者都住在老旧小区,没有电梯,胡兴兵每天最少要爬120层楼。如今已经入伏,只送了五单,他的两层衣服就全部湿透了。“出汗是正常的,没什么,习惯了。”胡兴兵不以为然,“我带了两瓶水上路,每到一处,口渴了就喝两口,补充点水分。”

  夏日与高温相伴,冬天在风中前行,送餐员的工作,胡兴兵干了近四年,配送地址清单不断变更,动辄就是满满四、五张纸,近四年的时间,把他“打磨”成了团队中的“老法师”、杨浦的“活地图”。

  说起自己刚入行时的“路盲”经历,胡兴兵憨厚地笑起来:“我还记得上岗第一天,看哪个地址都不认识,只好用手机挨个儿导航,特别绕路,速度很慢。现在我把杨浦的大街小巷都摸得差不多了,送餐基本不用看清单,七十几户心里都有数。”

  正因为这些经历,对于新手送餐员,胡兴兵仿佛看到刚来时的自己,总想着能帮就尽量帮一把。“如果有难跑的路或者要爬楼的小区,我就尽可能不让他们跑,把手头好跑的路线让给人家,我去开辟新路线。所以我的清单永远是流动的。”

  胡兴兵是安徽蚌埠人,有三个孩子,来沪多年,总是风里来雨里去的他皮肤黝黑。他说,他不怕吃苦,挣这份辛苦钱,只是想让孩子们的生活好一点。“我多累一点,孩子们就少累一点,让他们开心健康地成长吧。”

  今年放假不回家——“想让大家都能变得更开心”

  放假不回老家,报名当上“心动力”夏令营的志愿者,是上海体育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雍子轩暑期“战高温”的快乐,“因为想更好认识自己,也想帮助身边的青少年,想让大家都能变得更开心。”雍子轩说。

  “5秒内找到5个人,大家‘抱团’组成5人3足小组!”7月10日,上海体育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内,杨浦区“心动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夏令营开营。在上海体育大学休闲体育专业教师赵煜的带领下,44名青少年营员玩起了有趣的破冰游戏。

  “活动好玩孩子才愿意参与,才会通过活动学会用知识去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最终达到教育的效果。”赵煜告诉记者。

  开营仪式上,趣味空竹、花样跳绳和武术表演轮番登场,惠民中学初一学生吴天翊看得津津有味:“我喜欢来夏令营参加各种运动课程,增长自己的见识,还能认识新的朋友。”

  此次夏令营共分为6个组,每组配备一名组长和安全员,均由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学生担任。活动中,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很快就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

  据介绍,夏令营的课程主要由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设计。“这是‘双赢’”,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辅导员张李兵说,“一方面,希望通过这次夏令营激发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孩子在青春期阶段往往难以独自突破心理防线对抗自己的缺点,让大学生成为他们的榜样,希望艺术、运动和心理互动游戏相结合的课程,帮助孩子们走出‘心理舒适圈’,进一步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他们为了维护市容市貌“背灼炎天光”——为了他们的坚守而坚守,爱心在街头传起了“接力棒”

  早上8点半去安图路,10点到松花江路,11点左右到军工路,环卫工人陈乐永每天按照这样的路线收集沿街商铺垃圾,并协助商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高温天里,他为了维护市容市貌坚守岗位,而街边“散是满天星”的爱心驿站则为了陈乐永这样的一线户外工作者而“坚守”。

  7月8日上午11点半,陈乐永骑着一辆载满了垃圾的环卫车,来到长白新村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他将车子推上上街沿,拿上午餐便当盒,推门走进一楼的“HUI”心屋爱心驿站,“热个午饭,歇歇脚,喝口水。”

  日前,长白新村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经过改造后重新对外开放,一楼专为户外职工开辟了一处“小天地”——“HUI”心屋爱心驿站,站内提供歇脚椅、急救包、充电器、微波炉等设施。

  “这里装修好我是第一次来,以后就可以路过进来喝水休息一下。我们干活有时在这儿有时在那儿,不定点,比如松花江路、长白路上都有爱心驿站,里面也都有空调、微波炉、饮用水等。”陈乐永说。

  当天,环卫工人何继辉也在这个爱心驿站内休息,他说天热感觉胸口有点闷,想量一下血压,正好这里有电子血压仪。何继辉来自江苏,在上海做环卫工人已有四、五年的时间,“街道爱心驿站和工会的爱心接力站给我们户外工作的人带来很多方便,水都不用买了,可以自己去拿。”对此,陈乐永与何继辉同感,他表示,现在这样的爱心驿站越来越多,充分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包容和友好。

  下午三点后才能吃上午饭——每送一单都有高温补贴,进站休息空调、冰饮随到随享

  今年是张尧在上海从事外卖行业的第九个年头。九年来,他的累积行驶里程已将近十五万公里。送完一单,又麻利地接下新订单,继续穿梭在杨浦的大街小巷,最近这样的高温天,中午成了张尧一天当中最忙碌的时候。

  记者在张尧的手机上看到,近来午餐的配送单量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冷饮的订单也多了一倍左右。所以,一般下午三点后张尧才能吃上午饭。“天热冷饮特别容易化,所以我就想尽量快一些送到顾客手里。晚点吃饭不要紧,这样我也能利用午餐高峰期多接几单,多赚些钱。”7月6日,被晒得满脸通红的张尧走进美团隆昌路配送站,边擦汗边笑着说。

  站内,空调开启,冰箱里的矿泉水、饮料免费提供。美团隆昌路配送站站长李学明介绍:“高温天平台增加了相应的人员储备,在派单时也会考虑骑手的配送距离,以免他们长时间暴露在室外。而且,每配送完一单,骑手都会得到相应的高温补贴。”

  据悉,今年,美团外卖已搭建起城市中的防暑驿站网络,并升级“高温保护”应急机制,通过骑手App推送附近防暑驿站位置等实用信息,同时投入7亿元高温关怀金,以更精准、多样化的补贴方式保障骑手的收入。

  “虽然这样的天气让人有些‘难以招架’,不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但对于我们来说,这和第一时间将外卖送到顾客手中的成就感相比,不算什么大事。”张尧说。

  ■记者 汤顺佳 沈莹 窦雨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忙碌与坚守,是他们的“高温战歌”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忙碌与坚守,是他们的“高温战歌” 2023-07-13 2 2023年07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