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温暖“医靠”落户居民家门口

  编者按

  “哪个冬天大家看病不用排队、不再拥挤,我想三级诊疗体系就建成了。”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关于分级诊疗体系的发言,引发热议。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强调了上海医疗健康服务的未来走向——“家门口”属性进一步加强,更多居民将更为便利地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

  民之所盼即政之所向。在杨浦,去社区睦邻中心学习书法,到隔壁“串门”就能“看医生”;健康科普“要上什么菜”,居民自己点,以需求为导向,“量身定制”的活动方案将陆续“安排上”;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孕产期保健的“第一站”,“家门口”儿童早期发展基地“遍地开花”,社区“新手爸妈”可享“加长版服务”……

  民生,以民为核心,生生不息。医疗惠民,是杨浦不断完善民生服务保障,推动高品质生活彰显新成色的重要一环。2024年,服务“到家”的民生风景将蓬勃更新。

  听课、“点单”、问诊……“医疗健康服务包”持续“派送”

  当下,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居民群众对于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如何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将服务送到家门口,进一步满足居民的需求?

  去一回社区睦邻中心,学习书法的同时还能顺路“看医生”

  1月25日下午1点,王先生正在阜新路社区睦邻中心参加书法班学习,隔壁的热闹让他“一时坐不住”,前去一探究竟。原来,一场义诊活动在此举行。王先生告诉记者,老伴最近常觉得有点喘不上气,尤其在讲话时不适感加重,怀疑是肺部疾病所致,但因腿脚不便,迟迟未去医院就诊。这次街道将医生请到“家门口”,给他们带来了极大方便。

  这次,四平路街道请来的是上海市肺科医院放疗科的医护团队。常有咳嗽、发热,怎么办?体检查出肺结节,怎么治……现场,不少居民带着病历本、CT报告、检查单等,前来求医问诊,医生们耐心解答,给出专业建议。为老伴咨询过后,王先生表示:“我们一直以为是肺的问题,但这次医生说,也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让她尽快到医院看病,好好检查一下。”

  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在场的医护人员为居民送上了肺部疾病日常防治的温馨小贴士。上海市肺科医院放疗科护士长陆祎提醒,冬季寒冷,晨练尽量在上午9点到10点以后进行,也就是等太阳升起后再出门锻炼。此外,冬季室内空调常开,要注意多补充水分。

  不少居民“谈肺结节色变”,对此,上海市肺科医院主治医师刘宇表示:“以常见的磨玻璃结节为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良性病变,比如存在炎症或属于陈旧性病变,或既往患者得过结核等,留下了病灶。所以居民们大可不必过于紧张,如果体检检查出结节,拿着报告就医即可。”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到家”,让居民陈女士竖起大拇指:“最近感冒发烧的人多,跑一趟医院颇费周折。能在家门口看医生,太好了!”

  接下来,街道将继续跨前一步,对接更多优质资源,让居民们更便利地享受医疗、养老、教育科普等公共服务。

  健康科普“要上什么菜”,居民自己点

  “脑卒中虽然可怕,但是可防可控的。现在,大家可以根据‘8项危险因素’的表格自查一下……”1月19日,长海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台上的“老师”认真讲课,台下的“学生”专心听课。“讲座内容很专业,听完后,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后续多多开展!”居民时女士说。

  当天,“桑榆健康行”杨浦关爱计划启动,这是该计划的首场活动,由杨浦区社区学院发起。

  来自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于龙娟以“脑卒中健康管理与预防”为题,为社区居民科普脑卒中防治知识。8项脑卒中危险因素,被她汇聚成一张表格,清晰直观。

  “在项目正式启动前,我们已经在辖区提前排摸,初步了解了居民们,尤其是老年居民在医疗方面的需求,最终确定方案,联合医院开展义诊和咨询服务,将健康科普送进社区,指导居民改善生活方式、用药习惯等。”长海路街道社区学校常务副校长李婷告诉记者。

  现场,参与此次活动的居民收到了一张需求问卷。居民穆女士建议,未来,项目可以开展更多流感预防、慢性病防治方面的科普活动,让大家一起增长知识。“最近流感高发,家里人也常有头疼脑热的症状,那么到底什么状态需要去医院?什么状态只需在家静养即可?我希望医护人员为我们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另外,血压血糖、肝脏肠胃等相关问题也是我们关心的重点。”

  李婷说,本次的问卷调查将帮助他们为居民“量身定制”活动方案,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地安排义诊、讲座等。

  据悉,下一步,“桑榆健康行”杨浦关爱计划将长期开设线上、线下活动,进一步扎根社区,增强老年居民的健康意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

  稳稳地“打好地基”,为妇幼健康稳稳地“盖起房子”

  杨浦区中心医院,被杨浦人亲切地称为“杨中心”。日前,“杨中心”新综合楼已经正式启用,为居民提供更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和便捷高效的就诊体验,这所区属三级医院的服务能级再上新台阶。

  “杨中心”新综合楼启用的第二天,杨浦区儿童早期发展基地“生命早期1000天妇幼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项目“接踵而至”。“杨中心”即将搬入新综合楼的妇产科病房,将为该项目的开展提供助力。

  杨浦区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将依托公共卫生三级网络,进一步加强婚前保健、孕前优生、孕产期保健、婴幼儿保健及照护等生命早期1000天妇幼健康。此前,杨浦已经启动社区儿童早期发展基地。这些“家门口”的基地“落户”在杨浦的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育儿指导。

  “家门口”儿童早期发展基地“遍地开花”

  市民杨先生是两岁孩子的爸爸,2023年6月,他在“医家园携手 健康e路行”主题活动中拿了一个“冠军”,“带着老婆和孩子来到这里,并通过努力赢得了奖品,我非常开心。另外,听了关于社区儿童早期发展基地的介绍,真的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这种新手家长在‘家门口’就有了请教指导的地方,帮助我们更好、更科学地照顾、抚养孩子。”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为儿童营造公平、且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记者了解到,目前,杨浦通过多种渠道为孕产妇提供优质服务,包括开展免费婚检、优化儿童体检,与区域内各医疗机构建立联盟,全面推进区域内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而且,“家门口”儿童早期发展基地的“遍地开花”,使得服务的触角进一步延伸,这样的“加长版服务”,受到社区“新手爸妈”的欢迎。

  杨先生“拿冠军”的那天,市民蔡先生和怀孕17周的妻子也在活动现场,“马上就要成为一位父亲了,除了物资准备,知识储备也不能少,听说社区有了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后,我马上扫码加入,刷刷各种培训教育,让我对于身份转变也更有信心和底气。”蔡先生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孕产期保健的第一站

  作为孕产期保健的第一站,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每一位孕产妇提供全程、细致的保健管理,和区妇幼保健所共同开展妊娠期的随访和健康指导,上门开展产后访视。

  “地基”打好了,房子才能一层一层稳稳地盖起来。“生命早期1000天妇幼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项目启动当天,杨浦区孕产妇专家组成立,专家组成员包括: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副主任秦敏、新华医院产科主任金敏菲、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主任张庆英、长海医院产科主任管睿、杨浦区中心医院产科主任丁佩芳等。

  同时,新华医院注重发挥市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作用,持续提升救治能力,建立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会诊、转诊机制。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通过丰富的特色医疗服务项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长海医院则以全面的服务为特色,为军人和周边群众提供产前分娩、产后康复的一站式服务……

  据介绍,下一步,杨浦将进一步畅通危急重症转诊绿色通道,切实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安全;持续协调区域助产医疗机构改善硬件设施,提供LDR(待产、分娩、恢复)一体化产房,开展专业陪伴分娩等非药物镇痛服务;持续推进社区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开展0-3岁儿童回应性照护项目,为辖区儿童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保健服务;持续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优质健康宣教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妇幼健康科学理念。

  ■记者 汤顺佳   毛信慧   王子亮

  相关链接

  2024年,杨浦持续推进医疗资源南中北均衡布局,加快第一康复医院综合楼、市东医院新江湾城院区建设,控江医院医技综合楼建成投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和互联网社区医院平台建设,深化慢性病综合防控,提升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和服务质量,用心做好各类健康服务。

  本版部分图片由相关单位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English Edition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当温暖“医靠”落户居民家门口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当温暖“医靠”落户居民家门口 2024-01-30 2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