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信慧
本报讯 近日,杨浦区微短剧产业研讨会在湾谷科技园举行。会上发布了杨浦区构建微短剧发展“1+2+6”工作措施,即聚焦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一个基地”,聚合生态体系和政策体系“两大体系”,聚力工作机制、评优激励、服务团队、产业活动、专项资金、先行先试“六大支撑”,并推出促进产业集聚、鼓励内容创作、支持企业创新、加大资金支持、加快人才培育等五大方面11条政策措施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
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的非常活跃的影视作品形式,具有时长短、投资小、创作快、题材和体裁灵活多样等特点,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助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据悉,自今年2月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杨浦片区启动以来,杨浦为微短剧行业在区域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壤,与B站、抖音等共同启动微短剧产业联盟,开启了市区联手发展微短剧赛道的新篇章。
下一步,杨浦将继续依托头部平台巨量引流作用以及高校人才集聚资源,打造精品微短剧;将继续依托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杨浦片区,优化微短剧审批流程;将继续依托中文投基金、中行杨浦支行等,提供金融支撑;将继续打造数字文创-微短剧产业基地,完善区域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杨浦将以“文化+科技” “大厂+大学”为特色发展微短剧赛道,细化人才“优享计划”,构筑创新策源生态圈,为微短剧上下游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环境,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网络视听产业发展能级。
当天,来自新华社中国图片社、人民网、上海广播电视台、澎湃网、市网络视听协会、市技交所、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以及微短剧产业链平台及上下游企业100多人齐聚,围绕微短剧的创作、审核、版权保护、技术革新及市场推广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上海市技术交易所董事长谢吉华分享了杨浦区在推动微短剧产业发展方面的决心和实力。他介绍,杨浦区正积极探索微短剧这一新兴领域,通过构建微短剧孵化基地,营造产业生态模式,并寻求发展模式创新,“杨浦区将依托政策支持和外部资源,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微短剧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