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区“小梁薄板”项目正式收官
449户居民圆梦新居,最后一个小梁薄板黄兴路1039弄项目用时18天实现两轮双一百

  ■记者 宋玥   王歆瑜

  本报讯 “阿拉100%啦!”今年68岁的居民汤嘉平激动地向周边邻里分享喜讯。 9月24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户居民签字同意,黄兴路1039弄1-9号、12-27号旧住房更新项目二轮协议签约达到了100%同意率,用时18天实现两轮双一百的好成绩。这标志着449户黄兴居民距离告别老房、迁入新居更近了一步,同时这也代表全区小梁薄板项目正式收官,比全市要求提前三年完成,为杨浦城市更新工作按下“加速键”。

  9月28日上午,黄兴路1039弄举行100%签约庆祝活动。

  “一起把奖励费拿满!”“搬迁我们也要100%!”“终于可以不用再拎马桶啦!”“给所有的工作人员点赞!”活动现场,10位涉改居民代表上台分享了心里话。黄兴居委骨干孙燕静向居民表达了衷心感谢、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居民代表朱凤英动情表达了感谢之情,全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大家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一难忘时刻。

  汤嘉平从1988年搬来这里,当时儿子才三岁多,一家三口挤在14.6平的小房子里。据悉,此次涉改地块共有房屋10栋,均为2-5层建筑,原有房型34种,使用权居住面积最小的仅有10.5㎡,改造范围总建筑面积约10860㎡。

  而今,在二轮签约完成100%的当下,茶余饭后居民们的聊天话题也从琐事见闻变为了邻里的告别。“我是这里的第一批住户,1966年就跟随父母来到这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我自己也是近60岁的人,父母早已过世。”在黄兴路1039弄长大的居民陈志冲在采访中谈道,“想到未来还是可以和周边的老邻居们搬回原址,住上新房,心里真的很开心。”记者注意到,小区里已有不少居民打包好行李,准备搬离居住多年的旧房。

  在样板房模型室内,居民张选达正在观看样板房模型。他指着一处模型告诉记者:“我家原来只有十四多平,厨房厕所都是公用的,非常不方便。现在看到了以后新家的样子,真的是太喜欢了!”

  未来,这里将采取拆除重建的改造方案,针对项目改造空间局促、产权情况复杂、房屋类型多样的难题,缺口在上年度凤南一村项目增量房屋中进行安置,涉改居民中的绝大多数将回搬原址,另有36户居民将置换至凤南。“重建后,共有3幢8-18层居民楼将拔地而起,同时还将配备地下停车库,另外还会新增1幢5层社区公建配套用以满足小区居民活动需要。”黄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诚介绍道。

  考虑该项目为小区内部分不成套楼栋改造的实际,在拆除重建方案制定时,同步考虑存量房屋区域提升方案设计,以“拆除重建+美丽家园”统筹实施模式,最大程度平衡非涉改居民利益,形成整体焕新、集成提质的共赢局面。

  此外,聚焦群众个性需求,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工作部署,充分梳理挖掘空间潜力,黄兴路1039弄小区将增设生活服务点、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智能快递房、物业、居委会、业委会用房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高品质“完整社区”。

  “我们将向着项目三轮100%全力以赴,努力为杨浦区小梁薄板收官战画上完美的句号。”控江路街道四级调研员王俊表示。街道下沉干部组成8个群众工作组,与来自凤南一村和凤三(4)的居委干部们发挥经验优势、共同参与攻坚。接下来,全体工作人员将继续秉持“把好事办好”的工作理念,跑好黄兴旧住房更新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杨浦区“小梁薄板”项目正式收官
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
“高原来客”
校级资源优势互补
杨浦区举行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
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试掘
杨浦时报民生04杨浦区“小梁薄板”项目正式收官 2024-10-10 2 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