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家住长海一村49号楼一楼的居民周老伯今年72岁,是一名二级肢体残疾人,日常出门,全部依赖轮椅。由于49号楼门口没有无障碍坡道,他的出行一直是个难题。最近,长海路街道首个单元楼出入口无障碍坡道,落地周老伯的“家门口”。周老伯迫不及待地体验了轮椅畅通无阻的便利。“我们小区太老了,这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好在政府给力,帮我们真正办了一件实事!现在坐轮椅出门,再也不用别人抬上抬下了!”
周老伯是这一喜事的推动者之一。经长海一村居委会上报,社区服务办了解到周老伯的实际困难后,迅速行动,联合多部门共同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赶赴楼栋开展实地勘察,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无障碍坡道改造方案,并积极争取爱心企业捐款参与建设。期间,工作小组协同指导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搭建沟通协商平台,凝聚利益相关各方力量,通过意见征询、反复协商、现场讨论等达成一致共识,召开业主大会,征询通过后动工建设。
一位居民表示,楼栋口的坡道不仅方便了残疾人、老人出行,还方便了带小朋友出门的居民。“婴儿车直接推出来,很省力。”
长海路街道老旧小区很多,不少楼栋都缺少无障碍坡道。像周老伯这样的重度肢体残疾人、老年人往往面临“出行难”,一些孤残家庭甚至因无法自行出门而长期与社会脱节。近年来,街道深入社区调研和现场勘查,积极回应居民诉求。这次,街道在改造楼栋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普适化的流程规范,形成《“美好长海 有爱无碍”长海路街道老旧小区单元楼出入口无障碍坡道改造流程与方案设计》以及《长海路街道老旧小区单元楼出入口无障碍坡道改造行动指南》,并于无障碍坡道启用当天发布。
一条小小的坡道,一次微小而具体的改变,是城市让平等与尊严落到实处的缩影。老旧小区单元楼出入口无障碍坡道改造流程的进一步制度化、系统化,解决“出行难”痛点问题、传递社会关爱的同时,还为形成共商、共绘、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规划治理模式提供助力。■汤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