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近五十年的组员证

  ■邵天骏文

  1959年诞生的杨浦区少年宫,历经三拆三建,几番风雨,又于2014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归来。这个属于上海历史最为悠久的区级少年宫之一,悄然走过了55年的难忘历程,留在我心里的是一道永不磨灭的深深印记。

  在我的手头上,正好有一张保存了近50年的组员证。那是我在读小学时外出参加少年宫活动的宝贵见证。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能够在少年宫里学习艺术,增长见识,似乎并不太容易,因为它给每个学校的名额有限。一般学生虽然有可能在里面参加有关活动,但每星期固定在少年宫里钻研艺术,接待外宾,表演技艺,就要拥有一张组员证,这在当时可说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

  这张粉红色的组员证,所用的字体全部为繁体字,有组别、姓名、编号,出入少年宫时需自动出示。

  每次活动,基本上都有外宾前来参观。外宾总是很认真地看着我们展示技艺,间或提些问题,临走时还会与我们热情地挥手道别。记得有一次,一群金发碧眼的老外参观后,很是高兴,与我们小朋友一起互动起来,现场气氛顿时变得非常活跃。

  那时的少年宫,其门面与现在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尽管这样,依然给人一种向往的冲动,甚至带有一点点的神秘感。门的上方,有著名书画家王个簃题写的宫名,是少年宫刚落成时就已经写就的。少年宫的房间颇有特色,每个组别的学员,都能各就其位,在这里感受童年的乐趣,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杨浦区少年宫从落成到现在,55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社会财富。期间,出现的三拆三建或因大桥与高架建设,或因小楼变大楼,或因地铁12号线站头需要,不过宫名一直能够保存至今,这在当今的上海实不多见了。

  上世纪60年代的许多儿时记忆,不少已经随风飘散。记忆深处的各种童趣,有时多多少少还留有一些碎片式的印象。少年宫的这张组员证,虽然看上去有些陈旧,但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欲罢不能,倍加珍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特刊·践行群众路线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生活在美国(二)
酸甜苦辣体检行
一张近五十年的组员证
花韵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一张近五十年的组员证 2014-07-15 2 2014年07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