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乃福 文
1999年9月2日,我赴韩国光州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新生活。这一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跨越了我在职和退休两个阶段。我知道,这是我在职教学生活的最后一幕,也是退休后继续从事教育事业的第一次亮相,何况又是国际交流,所以我十分重视,也十分用心。
光州是韩国第五大城市,是韩国全罗南道的道厅(相当于我国的省会)所在地。那里有山有水,树木花卉茂盛,素以风景秀丽著称。它和我国连云港市隔黄海相望。因为当时没有直达航线,我必须绕道汉城(即现在的首尔),然后再从汉城直飞光州。
第一天下午抵达光州,第二天上午10时就开始上课,真是马不停蹄。按照学校的规定,教授每周须授课九节。我教中文系二年级两个班的《中国语实用会话》,再教一个研究生班《现代中国文学作家论》,正好九节课,时间为周一、三、五、六,这样的安排虽然不便于每周去旅游,但是却便于备课、改作业和教学。
同学们在课内外都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情和希望。他们预祝老师在全南大学生活得愉快,同时也希望老师好好教他们。虽然在这之前我已有些教外国学生的经验,但是面对这些热情好学而有礼貌的同学,我在教学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次总是认真地备课,认真地批改作业,细心地体会韩语与汉语在发音和表达上的异同,以便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我教的同学学中国话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希望毕业后能从事翻译或导游等工作。针对他们的这些想法,我及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求同学能听、能说、能读、能写“四会”。于是有同学向我借中国语录音带,有同学要我教他们中国歌,形成了一个学习的热潮。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征求同学意见的基础上,我趁热打铁,建议以介绍我和我的家庭为话题,举行跨班级的中国语会话比赛。这一建议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回应,报名踊跃。经过一个多月的认真准备,学生终于写出了12篇会话稿。这些稿件情文并茂,各具特色,可读性较强。经过多次赛前练习和彩排,“中国语会话比赛”终于在1999年11月24日顺利举行。中文系系主任安奇燮教授致辞,他说:“同学们!你们多半学汉语的时间很短。虽然这样,你们的汉语水平进步很快,越来越高,到了能举办会话比赛的地步,我们中文系的教授都非常感动。我们衷心祝贺今天的比赛,而且愿意称赞你们的努力用功。”他还派教授担任评委。同学们出席的很多。参赛的同学像演话剧一样将自己打扮起来,并自制道具,现场气氛热烈。
在韩国一年也常有学术活动。较大的有两次,一次是1999年11月19日,我和全大中文系的教授们参加了在济州岛济州大学召开的韩国中国人文学会的年会。一次是在2000年4月29日,在光州朝鲜大学召开的韩国中国人文学会的年会。
光阴似箭,岁月不居。还没有怎么感觉到,在韩国已度过了难忘的一年。我感到幸福的是,我在韩国结识了一些朋友。被称为“华侨领导”的王国德教授平时像大哥哥那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邻居阿妈妮,她知道我来自中国,经常将她种的蔬菜和瓜果馈赠给我尝鲜。在韩国我经常寄信,邮局负责人总是起身同我打招呼,并嘱一位懂中国话的女营业员接待我……回想种种情境,仍觉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