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学生涯就读于杨浦区安图中学75届1班。
那天,得知第11版《新华字典》出版发行的消息后,我立即赶到书店购买了一本。抚摸着依然小巧的64开本新版字典,我翻箱倒柜找出了自己在安图中学读书时使用的那本旧版《新华字典》,翻开这本早已破旧不堪的1971年6月修订后出版的第1版《新华字典》,望着旧版扉页上自己那稚嫩的笔迹“刘翔七五中一(1)安中”,油然产生一种历史的凝重感。
那时正处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上盛行“读书无用论”。因此,不像现在的中小学生有多种字典等大小工具书可供选用。因为没有选择,当时,一本《新华字典》就是我们这代学生的唯一“标配”。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教语文的方良渊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对学生的要求特别严格,上课时规定我们必须把《新华字典》端端正正地放在课桌的左上方。遇到课文中的陌生字和词语,不得举手提问,而是自己先查《新华字典》。同时,他还在班级中展开“看谁查得准、查得快”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同学使用《新华字典》的兴趣,也使我们养成了勤查字典的习惯。
由于我很喜欢语文课,因此我的这本字典因使用率高,没多久封面和内页就出现了破损,我也不好意思向父母伸手要钱再去购买新的。于是,我便找来一张牛皮纸,将字典的封面包裹起来,做成了一个新的封面。然后,再请班上一个擅长写美术字的同学,用粗笔写上“新华字典”四个漂亮的美术字,而破损的内页则用透明胶带一一补好。这样,一本“新”的《新华字典》就在我的手上“出版”了。
岁月荏苒。随着杨浦区学校布局的调整,坐落在靖宇东路上的安图中学因被撤并而不复存在。学校的旧址成了焕然一新的上海理工大学附小。可是,每当途径此地,我总会情不自禁停下脚步,沉浸在对中学往事的追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