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忆我的高考

  ■张佳 文

  我参加高考是在1997年,一转眼已经是二十多年前了。但我永远忘不掉那一年,伟人邓小平逝世、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年,我参加了高考。

  当年的准考证我至今还珍藏在柜子里,上面记载着考试日期是7月7号、8号和9号三天。那些年大学还没有扩招,高考的录取率非常低,的确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意味。当年,高考考前就得填报志愿,一考定终身,关系着一个人一辈子的前途命运。父母考虑再三,为了稳妥起见为我做主选择了师范大学,母亲总是说做老师就是国家干部,而且师范生不仅不收学费,每个月还能有一点补助。

  高考前学校基本已经停课,大家都在家里复习冲刺。那时候我的房间里堆满了书,每天就泡在书堆里复习。当时住在一楼,小区院子里午后常会有一些小孩子嬉戏打闹,母亲怕吵闹声影响我读书,总是赶忙把这些“熊孩子”轰走。父亲喜欢在花园里面劳动,母亲也嫌父亲“修地球”的声响太大,总是催父亲赶紧“收工”,父亲遂“识大局”又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铲子进屋休息。

  高考如同上战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母亲每天在家负责总后勤,精心准备丰盛可口的饭菜,保证我有足够的体力去“挤独木桥”。高考连续三天,又是酷暑,比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体力。回想起来母亲真是功不可没。当年没有什么六个核桃之类的营养品,可我觉得母亲的饭菜比那些管用多了。

  父亲年轻时候并没有多少读书的机会,但他很关心我的学习,喜欢拿起我的课本一起学。不知道多少个夜晚,父亲坐在桌前,一手拿着烟,一手拿着笔认认真真地做笔记,学习我的政治、历史等课本。那时候没有电脑点点鼠标复制粘贴,父亲都是一笔一划地写,记了厚厚的几大本,还不时把笔记拿给我看,读给我听他总结的思路。

  考试那天,父亲骑着他那辆老自行车送我,我也骑了一辆,父子俩一前一后骑车去了考场。我拿着准考证进考场的时候,父亲还最后叮嘱我要细心,放松,好好发挥出平时的正常水平。姐用相机拍下了当天的那一幕。当时恰好有记者在现场采访,姐接受了采访,说今天是弟弟人生关键的一天,要把这宝贵的一刻记录下来。这些话后来都原封不动地登在报上。可惜那期报纸没有保留下来。如今我想在网上淘到当年的那一期,已是“烟涛微茫信难求”,如大海捞针。

  当年没有网络,高考分数是电话查询。我还记得查分的那个晚上,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一次次地拨打查分号码,电话总是占线。后来终于拨通了号码,话筒里传来了缓慢而又清晰的语音。功夫不负有心人,总分稳稳地跨过了大学一本的门槛。那一刻,父母都长舒一口气,开心地笑了。为了这一天,他们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

  不久以后,邮局寄来了大红的录取通知书。父亲也在《南京日报》上找到了高考录取名单中我的名字,高兴地拿给我看。我回到母校办理手续时,发现名字还上了学校橱窗里的高考光荣榜,真是倍感荣幸。

  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遥想当年的一幕幕场景,真像发生在昨天。当年高考的考试内容我早已忘却大半,唯有父母的陪伴、支持和鼓励我牢记心头,难以磨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生活·资讯
   第06版:评论
   第07版:焦点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恰恰啼
梧桐
我们的傅老师
回忆我的高考
关于电视机那些事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回忆我的高考 2019-05-21 2 2019年05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