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幽深处

  ■丁国平 文

  我这个人素来喜欢竹子,倒不是为了突显自己品味高雅,或者说对郑板桥画竹的钦佩,或者是对苏东坡诗歌的崇拜,“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只是自己内心的喜欢,以至于大半辈子下来了,心中依然有个竹影在。

  在复旦大学校区的鹿鸣书店中读书,享受红尘的片刻宁静,这实在是人间的清福,不逊色于苏州的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我很清楚地记得,这里刚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有一个不大的院子。围上了铁栏杆,怕这里过于单调,于是,环院子东西南三面各自栽上一排翠竹。那小小的,细细的,高高的竹子,有说不出的逸气,而那些翠竹的叶子,就像是年轻人的思想,总是锋芒毕露,锐气四溢。

  院子不大,可是主人很是高雅,常常邀请同道之人,到这里絮谈,白天不行,必定选好夜晚;阴天也不行,必须选好明月当空。也只有院子里月光如水,几个高雅之人,似乎像竹林七贤相聚,高声诵读诗词,一字一顿,富有节奏;一腔一语,仿佛流水;字正腔圆,犹如京剧念白;拿腔拿调,好像排演话剧……然后是国事、5G、高考、孩子,最多依然不脱本行——谈读书,谈版本,谈历史,谈古文,兴致勃勃,却不知明月已从东南移到西边。真是时光如流水,月光亦如流水,一起奔流,青春过去了,中年过去了,老年又在不停地奔流之中。

  这里的院子虽然小一些,但有几位雅人在,倒也显得宽敞。如果俗人太多,又怎么能高谈阔论,横扫红尘呢?

  北边是一座玻璃房,里面更是富有,住着的全是天下闻名的学者、教授。他们研究的学问时间有长有短,所著著作都是有名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等,谁来到这里几乎都要存有礼拜之心、敬畏之心、崇敬之心。那一些自以为自己是什么诗人的,碰到陶渊明、王维,还敢哼田园诗?遇到尼采的,能说自己有什么思想?不把自己降到后生的地步,几乎无法领略前辈先贤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天地。

  当然,不是说,后人不去创作,否则五千年的文化史早就中途枯竭。事实上,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一些谦虚低调的人。因为谦虚,才能吸纳他人的长处;因为低调,才能懂得自身的不足,也正因为谦虚与低调,才是走进创作天堂唯一的幽径。不然,莘莘学子又何必来此处读书呢?

  独坐幽篁里。在这里的静读,如同“人闲桂花落”,又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话说当年,该书店搬到此处,那翠竹不太显眼,如今却是竹林一片,竹叶繁茂,密集到一个外来人,若是不注意,根本就不会发现,这里还是学术之地、人文之所、清幽之境、寻道之径。每一次从小铁门出,总让人有一种从桃花源深处划船出来的感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焦点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白头鹎
清幽深处
居家有感
鹧鸪天
伦敦观剧记
相约
忆二三事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清幽深处 2019-07-09 2 2019年07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