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我会常常想起,那就是父爱。屈指算来,父亲离开我们已有二十多年了,我无时不刻不在思念。他严厉而慈祥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中。他对我的呵护和教诲,他严于律己,言传身教,至今难以忘怀。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年暑假我们几个孩子在家除了做点暑假作业,下军棋,打牌,无所事事。不像现今去进什么暑期补习班、辅导班、培训班之类的。那年头放假就是“放风”,纯玩。
父亲见我们没事干,便要我们去马路边摆茶水摊,接触接触社会,从小练练办事的能力本领。于是,那天一大早,我和弟妹就搬了小木桌、小板凳和一大锅茶水等物件。在马路边摆起茶水摊。上午生意不好,一杯茶也没卖掉,妹妹心急了,竟然到马路边拉起了生意,见一位小伙满头大汗在赶路,赶紧上去“揽客”,说:“叔叔来喝杯水吧!”
那青年将茶水一饮而尽,又要了一杯,随之掏出五角纸币,我们兄妹几个面面相觑,这“大票面”我们可没零钱找呀!青年说:“不要找零了,下次我再来喝茶好吗?”说完就走了。他刚离去,父亲来看我们第一天“经营”情况,得知刚才找不出零钱给人家,父亲就指点说,“为什么不备点零钱呢?或者到弄堂口烟纸店的张阿姨那里兑换一下也行啊!”父亲这一指点,我们事先都没想到。“开张”第一天,父亲就让我们知道了做生意的细节问题该如何处理。
七月酷暑,烈日当空。我们茶摊摆在树荫底下,看到远处两辆人力平板车过来了,拉板车的都是阿姨,她们头发都被汗水浸湿,脸上也汗水涔涔。我们几个孩子想起当天出门时,父亲关照,如有拉板车的阿姨们经过这里,给她们送上凉茶,一律免费,要尊重劳动者,她们工作非常辛劳,为人要做好事。我们便上前招呼,“阿姨们快来喝凉茶,不要钱,一律免费!”几位阿姨听了哈哈大笑,“这帮小鬼,倒蛮懂事体个!”回家汇报给父亲,父亲称赞了我们,他又教我们明天多带几只小方凳去,让人家坐下歇息,又教我们如何按票面将钱币分别放好,找零可以方便,如何将滚烫的开水降温等等。真不知父亲这一套“经营之道”从哪里来的?
那年寒假,弄堂口摆了个小人书摊,我迷上了看小人书,尤其爱看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小人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西游记》等等。我一放学就用平时积下的零钱到书摊看小人书。有时没钱,就悄悄站在人家后面“揩油”,被书摊老头发觉,几次遭到驱赶。父亲知道我喜欢看小人书,就给我几个零钱,但也不是一直都不断给我的,毕竟家里人多,经济条件拮据。一天早上起来,感觉天气特冷,家中铅桶里水也结冰了,我想起书摊老头说这两天有新书上架,就不顾天寒地冻,拿了积余的几个零钱就去小书摊了。果然书架上新小人书《水浒》中的《野猪林》《三打祝家庄》《杨志卖刀》赫然在目,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全然不顾严寒,不一会儿手指不听使唤,脚也冻僵了。此时父亲出现在我面前,见我如此酷爱看书,一把抱住我,用他那件棉大衣拥着我,说太冷了,不看了,回去,我不想走,强头倔脑,父亲就打了我,硬将我拉回了家。要过春节了,我渴望着父母给我压岁钱,好去小书摊多看几本书。大年初一早上,鞭炮声响起,我醒来发现枕头边没有“红包”,却是一大包报纸包着的东西,我连忙打开,哇!《水浒》连环画《九纹龙史进》《鲁智深》《野猪林》《林冲雪夜上梁山》《杨志卖刀》从第一到第五集全展现在我眼前,崭新的小人书。这比给我压岁钱更让我激动!我的好父亲,真是“知子莫若父呀”!虽然此时父亲不在家,他昨晚年夜饭后便去单位值班还未回来。
父亲工作的单位后来办起了业余厂校,选父亲担任业余教师,还送父亲去学校进修培训。一个冬天的星期日,天气也很冷,母亲外出上班了,父亲没睡懒觉,起来烧早饭。早餐后,就坐在方桌旁做起了作业,父亲那年已五十出头了,还要做作业?我们几个孩子都好奇地,看看父亲怎样做作业,做什么作业?只见父亲对着课本和作业本抓头挠腮,苦思冥想,也没下笔写上几个字。我们都暗自发笑,父亲平时对我们非常严厉,管教很严,很少见他有笑脸,今天父亲碰上难题了,且看他如何应对。我偷偷地走过父亲身边,见父亲在做数学题,什么“x、y代数方程式”,还有《几何》习题“等边三角形”“圆形面积”,倒是一大堆题目。不一会,父亲的“救星”来了,是姐姐帮我们弟妹买早点回来了。姐姐就坐在父亲身边,担当起了“家庭教师”角色,一对一帮父亲解难题,启发,引导,教父亲如何思考如何答题,姐姐很耐心,父亲犹如课堂里的小学生,平时那“我是老子”的身份早已无影无踪了,那天姐姐除做午饭外,整天都在父亲身旁辅导,后来每到星期天,父女俩便坐在一起做作业,姐姐是教师,一边备课一边辅导父亲,父亲年龄大,但仍坚持学习,勤奋钻研,学习大有进步。我们几个孩子被父亲严格要求自己、不顾年龄大记性差,仍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所感染。
父爱如大海,深沉而宽广;父爱如山,不求回报。父亲当年的二三事,回想起来皆是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