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的手机如何放得下、管得住、用得好?
“软硬兼施”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
  资料图

  ■记者  成佳佳  高靓

  每天早上,学生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手机放入保管箱,交由班主任统一管理;在手机可使用的时间段,班主任打开保管箱,学生们依次取出手机……

  在杨浦,大多数中小学均对校园手机管理有一定的限制性规定。此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禁带手机后,学校在新学期对管理措施有哪些优化?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近日,记者来到杨浦高级中学开展实地走访。该校通过细化手机管理工作、倾听家长学生声音、将手机管理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等措施,形成常态化机制。

  教室一角有个“养机场”

  在杨浦高级中学,每个班级都有一个专属的“养机场”——手机保管箱。“对于我们大部分同学来说,带手机进校园好像没什么必要了。”该校高二年级学生封皓元告诉记者,手机在高中阶段最大的作用就是即时通讯和偶尔查阅资料,但在校园生活中,同学就在身边,有问题也随时找老师,没有手机并不影响。

  那么禁带手机后,学生与家长如何取得联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校在保安室设立了公共电话供学生应急使用,班主任办公室内可拨打外线的固定电话,所有任课教师的私人手机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作为联系家长的应急联络热线。

  不过,本着人性化管理,基于部分学生的现实需要,学校对手机管理并没有实行“一刀切”。杨浦高级中学政教处主任罗慧慧告诉记者,如学生确有需要,家长向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后,可携带非智能手机入校,但在校期间需关机,放学后才可开机使用。

  课堂“无机”,师生共勉

  手机如何有效使用,如何合理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和家长热议探讨的话题。早在2016年,杨浦高级中学就已开始探索手机管理工作。多年来,学校在细化手机管理的措施上不断推陈出新,加强教学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升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也要做到。”新学期伊始,杨浦高级中学校长张田岚要求全校教师不得将手机带入课堂。以往习惯通过手机校对上课时间的教师不约而同戴上手表,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老师们以身作则,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中午时分,在学校图书馆,记者看见了许多在此度过休息时间的学生。他们认为,接触了解校园外的世界非常重要,手机绝不是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渠道。“在老师的熏陶下,在书本的徜徉中,我们的好奇心能被足够丰富的感知对象满足。”一位学生表示。

  齐抓共管,拒做“低头族”

  记者发现,杨浦高级中学对于学生手机管理十分注意方式和尺度,以引导为主,赢得学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校方认为,只有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不断加强对“低头族”的心理矫正辅导,才能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律性,拥抱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出来后,学校又再一次细化了手机管理的措施,将手机管理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比如,增加手机管理员的岗位,在同学们将手机放入保管箱后负责进行清点工作,这也是劳动教育的体现。”杨浦高级中学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想要做好校园手机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需凝聚家校合力。因此学校向家长发放了关于“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加强统一管理的决定”意见征询书,倾听家长的声音,并将加强手机管理纳入家校合力育人工作范畴,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家长的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多年来,杨浦高级中学结合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把学校作为信息管理的一片净土,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软硬兼施”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
随时随地投递 随时随地回收
创业带动就业,聚焦行业与“实战”效果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软硬兼施”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 2021-09-07 2 2021年09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