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上秋 不是愁

  ■陈茂生  文

  前几天经过小区门卫室,特意问候来自河南的保安老韩:“老家还好吗?”老韩说:“距离还远,没啥大问题。”对视一笑:万幸万幸。

  转眼就是“立秋”,晚上出门扔垃圾兼散步顺便聊聊天。我说上海人把立秋后的“暑热”称为“秋老虎”。天凉爽了,会说是“秋老虎”打“瞌充”了,“瞌充”即瞌睡的意思。若遇高温天气,网上马上就有“‘秋老虎’肆虐”的标题了。老韩认真地说:雨浇水浸的稻子就靠秋天的大热天催一下才会饱满,产量也指望着增加一些,完了又补一句:瘪壳稻谷连猪也不爱吃。

  春华秋实,庄户人家的“收成”多寡是必须认真对待的话题。相比之下,都市中人“秋上心下就是愁”。

  春夏秋冬,最大区别就在温度的不同。太热了,“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动辄汗流浃背,精神随之倦怠谓之“苦夏”;太冷了就是“酷寒”,“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的也是杜甫,伸不开手自然少动笔。

  不管怎样,“立秋”后的“秋老虎”再热也会一点点消散,更拦不住日头渐短黑夜慢长凉意日浓的“横秋”之势。古时文人说“风情张日,霜气横秋”“归雁横秋,倦客思家”,这“横”该是充满、充斥的意思。

  以前在工厂农村,夏天“战高温,夺高产”;冬天“抗冰雪,保安全”,春秋季就是“抓质量,促管理”的精细活了。学校也是如此,上课作业难免枯燥乏味,但春游秋游令学生雀跃向往,而冬天夏天只能放假了事了。

  犹记辛丑年春某日,在小区景观湖边走几步,看到水中似有数团浓浓黑水团,抵近细看却是无数小蝌蚪围拢一起,有些游出去的更多是游回来的。此后几日,湖边总有小朋友和家长来观看也有捕捞的。熬过高温天一忽儿“立秋”过了,不知多少蝌蚪变成青蛙,如今又藏身何处?

  但过不了多久,坐在湖边休闲椅上,享受秋凉渐起时,总还能听得此起彼伏的“呱呱”声,让人年年默诵“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树的故事
荷风送香气(古猗园)
寒山钟声的诗意生活
人间随处是南柯
心上秋 不是愁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心上秋 不是愁 2021-09-07 2 2021年09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