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汤圆亦能入歌戏

  ■ 钱桂华 文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按照我国传统习俗,元宵节除观花灯外,还要吃元宵。元宵又名“汤团、汤圆、圆子、粉丸、浮圆子”等,取其圆形,寓意全家人团圆、吉利、美满、幸福之意。说来有趣,汤圆除了各种食法之外还能入歌、入戏,形成汤圆文化。

  曾几何时一曲台湾民谣《卖汤圆》中唱道“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这首歌谣如春风热浪风靡城市,唱暖了多少人心,引起了多少共鸣,那充满民族风情的旋律,欢快明朗的节奏,似乎一碗热气腾腾、珠圆玉润、糍糍糯糯、香香甜甜的汤圆就在你的面前。那团团圆圆、美美满满的寓意使你情思浪漫,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油然而生,叩击心灵,不断升华。变成了温馨,变成了虹霓,变成了皎月朗日,变成了无限的爱和恋。同时,也反映了台湾人民每逢佳节倍思亲、盼望海峡两岸亲人早日团圆的深切思念之情。

  旧时川西农村过春节耍龙灯时的唱词中也有“十五过大年,家家吃汤圆”,就连平素大人逗宝宝唱的歌谣亦有“乖乖乖乖快快睡,明早起来吃汤圆儿,汤圆儿,烫着你的嘴巴儿”。可见,汤圆早已超出了它作为食品的简单定义,已经与美好、甜蜜的事物和人们的心境联系在一起了。

  六十年代的戏曲《夺印》中,一碗汤圆被作为“糖衣炮弹”的象征演绎着“阶段斗争”的激烈,一声“何书记,吃汤圆罗”的台词差点成为流行于中国大地“阶级敌人”腐蚀干部的代表语言。后来,文艺工作者又创作了农村题材的小戏小品,其中一出由成都实验川剧团上演的《顶板凳》在全国现代小戏小品调演中获得大奖。这个取材于川西农村一方风俗的小戏,通过汤圆嫂经营五味汤圆的一次经历,形象深刻地嘲讽了当前的不正之风,为宣传反腐倡廉起到了积极作用。用汤圆作为“戏核”,敷演故事,塑造人物,可见它与人民生活、风俗、心理诸方面的血肉联系和其深厚久远的文化积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旅游
   第03版:时报周末·生活
   第04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5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English Edition
汤圆亦能入歌戏
父亲的“码头号子”
梅开似雪
生态走廊夜景·遐想
喜欢逛书店
学会接纳自己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7汤圆亦能入歌戏 2013-02-23 2 2013年02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