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记忆
父亲的“码头号子”

  ■ 费平 文

  那天坐车经过军工路虬江码头,看到弯弯的河道边泊着几艘船,岸边竖立着装卸吊车,我不禁思绪万千!几十年过去了,这就是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吗?这就是我小时候常伴着父亲看他和工友们把货物从船舱扛到岸上的码头吗?此时,父辈们肩扛着大包艰难迈步在跳板上的身影仿佛又在我眼前闪现,那“哼哟……嗨噢”的码头号子声又回响在耳边……

  1958年,一个集体所有制的装卸搬运组织就建在杨浦区佳木斯路桥旁的一座破庙里。父亲和来自苏北、山东、湖北、浙江等地的失业者和农民便成了码头工人,以至于后来别人问父亲什么单位,父亲总回答说在虬江码头做码头工。

  作为码头工人的后代,我是听着父亲的劳动号子(码头号子)长大的。因为从小失去母亲的我,常被父亲带在身边一起去上班。那时我不谙世事,也不懂父辈劳动的艰辛,只是觉得从他们口中发出的声音很有节奏感。待稍长,我的内心震撼了,他们身上流出的汗水与口中发出的号声是那样的协调,他们的步伐、动作、表情与那发自肺腑的哼喊是那样的一致!于是我也想参与,去帮父亲减轻劳动强度,更为了和他们一起哼喊、一起共鸣——那天装卸水泥,当父亲把一袋水泥放在平板车上再走向船舱时,我跑过去帮着叔叔们一起推车。这样来回几次推,加上那天风大,我满脸全身皆沾上了水泥……结果躲不了被父亲一顿打。

  父亲的“码头号子”不但在劳动时哼唱,有时回家边咪着土烧酒边哼唱,以这精神娱乐弥补生活的贫乏。我长期耳濡熏陶也学会了一些。那天我问父亲右肩上怎会有一大块黑疤?他说是长期抬杠棒压的;我又问到抬杠棒为啥要哼号子?他说,哼号子可减轻码头繁重体力劳动疲劳,就像人在生病疼痛时要叫喊的道理一样。另外,除了两人、四人、六人、八人扛外,有些货物需要多人合力搬运,如搬几吨重的大件就要16根杠棒(叫16拼档)32人来扛,从上肩、起杠、开步、上路、跟进,没有一个人喊口令,行动就难以一致。一人喊了,大家精力集中、步伐统一。反之,行动不一、用力不匀就会造成事故……

  哇,码头号子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父亲还说,长期的搬运装卸,号子的种类会按地域区分,逐渐形成了风格与叫喊不同的流派,如连云港号子、长江号子、湖北号子、江浙号子等。还有根据不同的货物、作业、场地喊出的起舱号子、搭肩号子、爬坡号子、堆桩号子、提醒号子等。这使我想起有一次随父亲去一个单位,抬一块约10厘米厚、3米见方的钢板,只听一人喊“搭起来唷,”众人喊“噢——嗨!”“开步走喽,”“哎——嗬!”到了一个坡时,那人喊“走上去呀,”众人喊“嗨——哟!”一会儿快到目的地时,那人却喊“扛完就走,”众人喊“嗨嘻嗨嘻!”“到家喝酒,”“嗨嘻嗨嘻!”……有时号子中会夹杂诙谐的内容来调剂情趣、缓解疲劳。

  其实,早在1934年诞生的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由蒲风作词、聂耳作曲的《码头工人歌》里就出现了码头号子,内容反映了当时底层劳苦大众反压迫的心声。

  随着时代的变迁,码头机械化、自动化代替了人扛肩挑,码头号子已很少听到,尤其是父辈们年高老去,号子声渐渐消失。然而,政府在极力抢救这宝贵财富。1961年上海港举办“码头号子大联唱”,收集了19个流派、9个工种、108首码头号子。近年来,定海路街道将挖掘整理的各种码头号子进行排演并传授给小学生。2008年,上海港码头号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

  如今,我还时常哼唱码头号子,既是追忆那难忘的岁月,又是缅怀逝去的父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旅游
   第03版:时报周末·生活
   第04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5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English Edition
汤圆亦能入歌戏
父亲的“码头号子”
梅开似雪
生态走廊夜景·遐想
喜欢逛书店
学会接纳自己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7父亲的“码头号子” 2013-02-23 2 2013年02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