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网上书店异常活跃,实体书店岌岌可危。即便是大学周边的那些书店,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规模缩小的缩小,关门的关门,虽然学子们心疼得很,但也很无奈,毕竟谁也无力“亏损”地经营书店,坚守精神的高地。
我见证了复旦大学南区不少实体书店的兴衰。自从搬至五角场地区,在这里,我不知淘过多少书,从中得到过多少欢乐。现在,只要有点闲空,我依然会光临这里,依稀感受着以往的岁月留给自己的快乐,当然更加珍惜尚存的书店带给自己的一点“诗情画意”。
经纬书店是复旦大学南区中书籍种类最齐全的书店之一。为方便读者,书店分为好几处专柜,省下了读者不必要的寻书时间,不仅如此,在每一处,还设计了专门的桌椅,让读者自由地阅读,或者记录一些材料。最难得的是把教授们日常的研究成果,放在最醒目的地方,数月之间,一定会发现更新的痕迹,从侧面感受到教授们的勤奋……在群书中,我最钟情的就是王水照教授汇编的《历代文话》,共计10册,从宋朝到近代文人们关于写作的理论书籍,绝大多数都在这里“整装待发”。我前后三次翻阅第一册,每每流连忘返,不忍归去。虽说内容全是文言文,并非全部看得懂,不过,其中有些研究成果,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如刘熙载的《文概》,吴曾祺的《涵芬楼文谈》、《朱子语类》等。为何不买回家?价钱不小,800元打个八五折,还要680元。
俗话说,小钱慢慢地攒,就可以派上大用处。一日早晨,到可买书时,请营业员取书,三四个人忙开了,有的查电脑看有无库存,有的翻箱倒柜寻书,有的寻找纸绳。等书从矮柜里全部摆出来一看,乖乖,十册精装本放在一起,不下五十厘米高,就像一堵矮矮的城墙。包书的那位女同志甚是了得,只见她把牛皮纸铺在玻璃柜台上,小心翼翼地取来一本本《历代文话》放在中央,比较一下两边的厚薄,眼睛不住地扫瞄着,随手抽出左边的书籍调换到右边的书中,临了还用手在书上轻轻地一摸,感觉到两边差不多时,便把身边的纸朝上一翻,又将对面的纸张折来,用力压一下,使之平整不再翘起后,再将另两边纸翻上来,同样用力压一下。一切准备就绪,她的双手如一对白鸽,在蓝天下掠飞,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速度若闪电,熟练似惊风,不到一分钟,全部搞定,那书的形状就像八路军的“背包”一样。
我付款致谢,拎着沉甸甸的“宝贝”,走出了书店的大门。周国平曾说,要直接读经典。现在,我有点明白了,与《历代文话》相比,市场上的各类写作指导书,似乎就像白开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