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抗不住嘉兴月河老街的诱惑,昨天的游兴隔了一夜居然还是这般浓郁。
我和同事用好早餐后,再度去游玩月河老街。选了蒲鞋弄进去,在巷中,朝西一拐,发现一处天地来。
此处有佛像数座,精美如画、栩栩如生。见一泉池,东南处由太湖石堆积成假山,峥嵘不凡、灵窍多穴,石上苔痕,细微泛绿,想必年月不少。石下是喷泉,五孔皆喷水,水柱一尺多高,如雪似玉,翻腾不息,虽为人工,也巧夺天工。
“这里是花鸟市场。”我的同事告诉我,“昨天导游带我们从这里走过。”我蓦然想起,因为昨天贪看了几家古董店奇石轩,再找大部队渺无踪迹,原来是从这里拐进?而我也到了花鸟市场,恰巧是从正面进入,现在从反向而入,正好弥补昨天的不足。
“这里盆景不错,不过价钱也不低。”同事边走边说,我点点头,回应道:“假如有竹子卖,那我肯定要买一盆,可惜,江南盛产竹子,为何没有人来经营?”同事一笑无语。我们继续聊着朝前走去。“这盆米兰真好,尤其是花的叶子这般青翠,像水一样流泻着一股生命力。”同事教数学,没有想到生活情趣并不单一。
忽然,同事眼睛一亮,喊道:“兰花!”我也循声望去,果然,路边摆放着十余盆兰花,品种多样,一张卡纸上写道“一百元一盆”。“这兰花带盆的,要多少钱?”“一百二十元!”从店中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店主人是一个小伙子,面目清秀,唇红齿白,浑身上下透出一种文雅的气质来。店中都是兰花,因盆悬高,就像古画中的“石兰”,不高不洁,唯高唯洁。在木架上,顶层幽兰独放光彩;中间用细竹子横架两端,一盆盆兰花悬在竹子上;下端也是,满室幽香,如何不熏陶人的气质呢?
同事与小伙子攀谈起来:“我以前也养兰花,可是不到两年,无缘无故地枯萎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哦,这兰花养到两年左右,你就要把它放进更大的盆中养植,因为兰花的根须已经把泥土中的养分吃完了,没有了泥土的养分,只剩下根须,它怎么不饿死呢?”“原来如此!”我默默地听着他们的谈话,不住地吸纳其中知识。
“兰花,绍兴的最好!”“对呀,我就是绍兴人。这些兰花就是从绍兴运来的,当然是好兰花了!”
我欣赏着兰花,叶细长而娟秀,十分柔美,难怪人称美人的眉毛为“兰眉”;花纤巧而温柔,一副媚态,李渔曾称“女人之美,不在色,而在媚”;林语堂评价沈复《浮生六记》中的女主人陈芸,也用了李渔的标准,原来均从兰花上引来的。据说朱德第一任夫人就叫伍若兰,后来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他终身爱兰,不仅仅是兰性高洁,不染世俗之气,可能还有一份情愫吧!
从中国文化来说,梅兰竹菊都入文人雅士的“法眼”,值得这些具有傲骨的人倾心,自然有其浓郁的文化内涵,而这文化内涵又与人身上的秉性和风骨有几分相似,甚至是融合在一起。郑板桥嗜好竹兰,陶渊明独爱菊花,王蒙喜欢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独留清气满乾坤”,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我们又到了嘉兴“梅花洲”游玩,在冯家大院的门楼背后,有青砖雕刻四个大字:气质如兰,可见江南大户人家的心态与文化的涵养。
文化是一条河,兰花便是河上的小船,总给两岸的人们带来温馨的生活气息与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