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状元摇篮”之忧

  ■彭薇

  近日,某网站发布一项调查:在1977至2012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中,云南某中学培养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35人,雄居榜首,被誉为“中国高考状元摇篮”。

  这张排行榜以状元数量“论资排辈”,本就值得商榷。而以“状元摇篮”之说,俨然作为一些学校新的宣传语,就更加有损教育之本。不难想象,如果一个省份集中资源打造一所超级中学,全省状元出自该校的可能性很大,这样的牛校也就不足为奇。所以,仅用培养了多少状元来评价一所学校有多拔尖,并不妥当。

  一位教育学者曾说,现在,一些高中校长更像盯着报表和产值的厂长,他们的眼中只有升学率等数字。比拼状元和升学率,其背后有没有代价?至少有一些学校,是用牺牲学生大量时间和题海战术等手段,让报表上的数字更好看,这其实最终是输了孩子。

  如今,就算是经济发展,也不是盲目追求GDP,而培养人的教育工程更应讲究健康发展。在升学压倒一切的思维下,孩子过早就被分为三六九等,划分标准是考分和升学水平。按照这样的标准,结果往往是,80%的学生在为20%的学生“陪跑”,甚至早早被淘汰,这样的教育生态结构并不健康。对于教育,无论是内部人士,还是政府与社会,关注的指标应当更加多元化。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品格、习惯和各项能力等的培养,远远超过分数的价值。

  教育,面对的是所有人,而不是少数人。学校和社会还是应该放下“状元情结”,多研究学生和教育本身的规律,才会有遍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来源:解放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生活·资讯
   第05版:评论
   第06版:时尚·悦读
   第07版:五角场·文苑
   第08版:民生·社会
暑期安全教育绝不能走形式
言论观点
从中储粮到中储棉,大火何以一烧再烧?
“状元摇篮”之忧
打破“洋垄断”国产奶粉当自强
“探亲假”出台32年缘何“遇冷”?
杨浦时报评论05“状元摇篮”之忧 2013-07-09 2 2013年07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