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0日,记者从区委政法委获悉,今年以来,杨浦政法系统以“执法规范建设年”为契机,加强执法监督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力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6+5”联席机制强化保障
今年初,区委政法委机关牵头,区公、检、法、司、安等政法部门参与,以“优化执法监督机制、提升政法工作水平”为目标的专题调研在本区拉开序幕。
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反复讨论和多方面征求意见,并寻求上级职能部门指导支持基础上,本区出台了《关于开展执法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保证《意见》切实推进,区委发文成立了由区委政法委牵头的联席会议,形成了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人大内司委、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六个非执法司法部门,及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区安全分局五个执法司法部门组织的“6+5”模式,定期研究本区执法监督工作。
“建议结合‘双创’活动,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执法监督。”“结合‘六五’普法中期检查,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单位等社会管理重点开展执法跟踪监督……”在征询意见座谈会上,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区人大内司工委负责人,分别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这是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与执法监督的工作内容之一。
“6+5”模式的有效运作,对提升本区执法监督工作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全区各方积极参与执法监督的良好氛围有效形成。
社会各界参与民主监督
在完善联席机制强化保障基础上,本区还启动了新一轮执法监督员队伍的调整补充工作,通过引入和增加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法系统老干部、资深律师、法律专家等社会各方资源,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督员队伍整体水平,为促进执法监督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结合开展“真情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针对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窗口接待、接处警等问题,先后采取问卷调查、上门访问等形式,通过“院(局长)接待日”、“三访三评”等载体,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评警活动,为执法监督工作争取了群众的全力支持和有效监督,提升了群众对政法机关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区法院通过网络庭审直播、判决书上网、邀请社区群众参与“社会公众开放日”活动等各项公开措施,让社会公众了解法院,接受公众监督。通过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金融与知识产权审判,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和参与案件;召开人民陪审员、特邀监督员、街镇代表团团长座谈等形式,吸纳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意见、建议,促进司法规范化建设。
区检察院注重实效吸纳人民群众评价意见,邀请人大代表、特约检察员、专家学者等,参与阅卷、座谈、评议,提高案件评查的专业水平和深度。落实检察长接待日、下访巡访等举措,充分利用葛海英工作室、社区检察室加强基层沟通,运用微博等新媒体回应群众诉求,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民主监督权。
内部评议促进执法自律
为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本区政法系统各部门在接受外部监督同时,通过深化案件评查、梳理执法监督重点等措施,加强本部门内部执法监督工作开展。
区公安分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加强由纪检、督查、政工、法制等部门参加的“横向”监督协作和法制部门、业务条线、基层科所队三级组成的“纵向”评议执法监督。在实际操作中,落实“一般案件三级审核”、“降格案件四级审核”、“每日巡视”等流程,利用网络视频加强实时监控,督促整改执法问题,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着力提高办案质量。此外,重视民警队伍执法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完善业务指导,严把执法质量绩效考核,完善奖惩、追责制度,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和民警的执法责任意识。
区司法局制定《执法监督操作办法》,设立专门的执法监督机构,明确执法职责和监督方式,对全区70多家律师事务所开展年度执业和管理情况检查、考评,及时发现和纠正执业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制定《案件评查实施细则》,定期开展公证、律师、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社区矫正执法等办案质量评查,自查了办理的行政审批申请339件,促进合格规范,并对手写页码标示不够规范等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
一年来,区政法系统通过推进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加强了党对政法执法活动的监督力度,切实提升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