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树林 文 剪纸
虽说现在春节的年味不是很浓,可小朋友个个都在盼着过年,过年就意味着大人可以给压岁钿。
压岁钿就是普通话的压岁钱,因为上海闲话中喜欢把钱说成是铜钿,就是现在的孩子也是如此,这一点与我们小时候没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过去我们的压岁钿只有几分钱、几角钱,如果能有几元钱十几元钱那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而现在的小朋友的压岁钿几百元只能算是小儿科,几千元几万元已不是新闻,几十万元当压岁钱的才叫真正的压岁钱,能拿到这样的压岁钿一定会有许多的故事,也不知道这压岁钿是不是给小朋友的。
那时,早在春节前几个月,大人们就会将工资中崭新的的纸币新票子存放起来,到了春节前夕还没有的话,还要动脑筋去兑换,那些新票子大多是一角、二角、五角或者是一元钱的纸币,到时候分放在红包里,家里子女多的,还要按照年龄大小分。一个小红包里包崭新的人民币作为压岁钱,大年初一先发给自己的孩子,然后再发给到家里来拜年的亲戚家孩子。发压岁钱一般都是父亲做的事,那是因为父亲穿的中山装口袋多,上下四个口袋每个里面都放着不同数目的压岁钱红包。
到了正月初一的早晨,孩子们一声“爸爸妈妈新年好”,父亲就会从口袋里取出一个个压岁钱红包给孩子。每个红包里的数目只有大人知道,孩子们是不会攀比的。那时候我们的压岁钱能在自己的口袋里压几天已经算是不错了,大多数还是要回到大人的口袋去,或者是不甘心地交给大人存起来,在大人的眼中小孩子的口袋里不能有钱的。别看现在的孩子每年的压岁钱很多,可是真正能自己支配的好像不多,好听的是存起来了。
压岁钱压不到自己的口袋里,却压在了大人的皮夹里,心里虽然有点不高兴,不过想想每年都会有这么一次与金钱亲密接触,也是一件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