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05-2014年,区消保委共受理、处理消费者投诉25535件,督办区内投诉联网单位调处各类消费投诉13347件,接待消费者咨询31071人次。其中,2014年受理12345市民热线转办件714件(列全市第二),结案率达100%,调解成功633件,调解成功率达88.66%(列全市第五)。
维权关口前移提高工作效能
在消费投诉处理上,区消保委率先建立由消保委、企业维权联络站、行政部门组成的“三位一体”联动维权网络。目前,在全区23家企业建立了“消费维权联络站”,推进消费维权关口前移,变消费维权“事后调处”向“事前调控和防范”转变,明确企业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第一责任人,督促企业做到“投诉不出门,和解在现场”。
与此同时,区消保委还依托12315工作平台,通过企业主动申请和择优推荐的方式,帮助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售后服务较完善的企业与12315工作平台实现联网,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提高投诉解决效率。如今,全区已有联网单位6家,涉及电视购物、网上购物、体育运动、教育培训、美容美发等行业。
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维权合力
区消保委积极整合各成员单位的优势资源,开展市场检查、现场咨询等活动,形成维权合力,在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提高售后服务、投诉处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疑难消费纠纷,区消保委寻求行政部门的协助,2014年,启动联动机制处理群体消费投诉5起,为有效提高消费投诉调解成功率、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起到了推动作用。
近年来,预付卡消费逐渐成为市民投诉热点。2014年,位于杨浦区的亚历兰大健身馆停业转让,接盘企业要求会员补交部分品牌差价费方可继续使用原健身卡,消费者无法接受,即向区消保委投诉。据统计,区消保委先后受理涉及原亚历兰大健身馆的消费投诉达98件,为妥善处理这一群体消费纠纷,区消保委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共同约谈”、“严格监管”和“联合上门服务指导”等措施,与相关企业沟通协调,最终接盘企业作出了书面解决方案,为涉案的90余位消费者办理转卡或退卡手续,切实维护了消费者权益。
普及新《消法》切实履行职能
随着新《消法》的颁布实施,网络购物、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条款备受关注。去年,区消保委先后开展针对网络、电视、电话购物及服务执行情况的消费体验活动,主动约谈企业,要求经营者加强对产品描述、电视广告、电话订购确认环节的监督与管理。此外,区消保委还开展了商业特许经营调查、2014诚信兴商十件事社会跟踪暗访、汽车三包执行状况调查、月饼及外包装消费体验等活动,及时发布消费提示、警示信息,对企业的失信经营行为予以公开披露,推进消费市场公平有序、良性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区消保委以新《消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在投诉联网单位、热点行业企业及社区,开展专题讲座,推动新《消法》的传播和运用。借助媒体资源优势,在《杨浦时报》推出“关注新消法、解读新消法”专栏,对新《消法》涉及的网络购物、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组织东方商厦杨浦店等20余家消费维权联络站企业,参加新《消法》学习培训,采用专家讲解、以案说法、集体交流的方式,帮助企业认识和了解经营者的义务和消费者的权利。同时,将宣传活动深入社区,向居民讲解新《消法》修订的相关内容,发放《杨浦消费维权指南》等宣传资料。
此外,为切实做好消保委维权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区消保委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法,推出“消费投诉五种分类法”和“12345工作法”,有效化解大量消费纠纷,为消费者挽回了经济损失,赢得了信任,也获得到了经营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