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记忆
子弟小学里的无花果树

  ■邱伟坚 文

  上世纪60年代时,我就读于本区控江路畔的一所工人子弟小学,当时里头有一幢三层楼的灰色校舍。那时有规定只要父母有一个是属于该厂的员工,就读的子女每学期只须交纳3元钱的学费,甚至还可享受减免学费。

  校舍南拐角处有一排“红领巾”无花果树,每到夏季,繁茂的枝叶像蒲扇一般遮住骄阳。当时每棵树的丫杈上都挂着某某班级的木牌。还记得放学后在树底下挖坑,将枯叶杂草放入去浇水沤肥的情景。

  学校中也有着像无花果树一般秉性的老师。班主任殷老师每天下午放学后,会召集一些学生留下补课,常常要到晚上七八点钟。不仅功课开小灶,每到傍晚五点来钟,她还掏出自己的粮票和钱,吩咐其中的同学去买糕点来分发给大家充饥。但点心不是三五天的事情,一两个学期下来,或一个大饼或一个糖糕,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殷老师自己家还有一双儿女。时间一长家长就知道了,欲补上粮票和钞票来,她却一概不收。学生玩性再重,目睹这一幕也暗自用功起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时报周末·影视
吹笛拨弦——上海三山会馆的戏台
子弟小学里的无花果树
李右之记咏的两次淞沪战争
酸梅汤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7子弟小学里的无花果树 2015-08-01 2 2015年08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