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三严三实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真情护老,“治愈系”党支部在行动
区社会福利院党支部
10月23日上午,区社会福利院党支部组织老人参加主题游园会。

  “你们来了,我就放心了。马桶堵了,我知道找物业。邻里矛盾,我知道找居委。可照顾老伴这么多年,要想脱脱手,还是你们能帮上忙。”家住五角场镇的张阿姨,平时一人在家照顾71岁瘫痪在床的老伴,压力巨大,身心疲惫。如今有了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上门服务党员社工做帮手,她开心极了。

  伴随老龄化与养老资源矛盾日益突出,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直面养老难题,利用专业为老服务技术优势,将党员组团式服务与专业服务输出相结合,定期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用一次次的上门服务,手把手的贴心指导,治愈纯老家庭的孤冷。

  走进矛盾,探索出路。公办养老机构难进已经是个老大难问题了。要排到一张合适的养老床位,登记的老人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如何让优质的养老资源突破院墙的限制,让更多的群众受惠,成为福利院班子的一块心病。院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实地了解社区居民的养老需求。在长白新村街道8个居委会共发放调查问卷270份,收回有效问卷258份。发动党员对收回的高龄困难老人援助计划调查问卷表进行录入、统计和分析,形成高龄困难老人援助计划需求调查报告,逐步确定党员上门服务的内容、服务形式、服务对象、服务宗旨以及服务周期。

  开发项目,破解难题。问题明确了,需求也出来了,接下来,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机制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党支部仔细分析会遇到的问题,结合各个社区居家护老者的实际情况,为社区量身定制服务内容。通过四个层次,组织党员社工为社区护老者提供上门护理技能指导;开展护老者小组活动,搭建护老者自助平台,培养长效支撑体系;依托短期日托照料,喘息式服务缓解家庭照顾压力;开通联动热线,提供专业咨询。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护老者由最初的家庭支持系统开始扩展到社区支持系统。

  提升能力,拓展力量。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社工和为老志愿者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护老服务的中坚力量。坚持把推进社工专业人才培养与养老专业服务结合,把引进社工人才和培养在岗人才结合起来,目前在职党员中具有社工师资格的占全院社工人数的80%,努力打造一支既懂社工又了解养老的党员老年社工队伍。注重加强为老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通过老人跌倒后的观察及骨折的应急处理、居家养老安全防范指导、了解老年常见病及安全用药指导、心肺复苏理论与实操等十项培训课程,提升为老志愿者队伍的服务质量。

  多方借力,持续辐射。伴随服务的推广,党员上门服务的范围也逐渐拓展到了五角场街道、延吉新村街道、控江路街道、四平路街道,还在长白新村街道384弄、广远新村、内江大楼等居委会设置了护老者之家社区服务站点,就近为老服务。注重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党支部完善了党员线上服务网站和护老者支持中心的功能,新增网上自助评估服务,为不同类型的老人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方案。同时,借力区域化党建联盟长白新村街道分会,发动全体在职党员到基层社区报到,参加社区服务管理,在参与一线组团服务中转作风、强服务;加强与区域单位的联建共建,整合上海理工大学志愿者的资源,区域联动开展为老服务,仅今年上半年就提供志愿服务300多人次。

  “三严三实”的最终落脚点是体现在实干上,落脚在群众满意上。护老服务进社区,是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为独居困难老人、纯老户及其家庭特殊状况提供服务,缩短的不仅仅是院与家的距离,更是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

  一碗汤、一次翻身、一次助浴,就在这简简单单的居家服务中,治愈着老人孤独在家打发时间的寂寞,感受到党的春风和温暖,也激发着党员的职业荣誉感,在护老者的道路上迈出更稳健的步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
   第03版:特刊·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第04版:专题·三严三实
   第06版:特刊·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第07版:民生·社会
   第08版:焦点·图说
学以致用补短板 上下联动抓整治
资源下沉,化解“小马拉大车”矛盾
实现“三个转变”,促进“优质均衡”
把学习贯穿专题教育始终, 提升担当治“短板”
真情护老,“治愈系”党支部在行动
杨浦时报专题·三严三实04真情护老,“治愈系”党支部在行动 2015-10-27 2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