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期,为促进判决案件的强制执行,区法院执行庭法官连夜出击多方寻找“老赖”,累计为B公司员工追回拖欠工资20余万元。
从2013年10月起,王女士等七人相继在B公司处从事客服工作,并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每月工资2500元。
2014年初,B公司因经营不善,开始拖欠员工工资,员工王女士与B公司人事主管多次交涉无果。无奈,向杨浦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B公司法定代表人杨某没有出庭应诉。仲裁委员会支持了王女士等人的诉请,裁决B公司支付所欠工资13.5万元。
裁决书生效后,B公司及法定代表人仍未按时履行。王女士等七人遂向杨浦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官在执行过程中发现,B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杨某没有任何财产线索可供执行,且B公司已停止经营,并搬离了原来的经营地。执行法官认为,只有从法定代表人杨某着手调查,才能给案件执行带来一线机会。
然而,当法官经多方努力找到杨某时,发现杨某实际只是B公司的挂名负责人,实际负责公司人事、工资、经营权的为黄某。执行法官多次联系黄某,但其拒不到庭,还拒接电话,执行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法院经初步调查,确认黄某担任多家公司相类似的职务,而且有目击者指认公司搬离时由黄某指挥,而公司财产却下落不明。
获取这一线索后,执行法官立即前往物业公司调取监控录像,并与保安确认此事。根据监控掌握的证据,B公司的电脑等办公用品确实是由黄某转移至别处。而王女士等员工只能提供黄某所居住的小区,但要找到黄某的准确住址存在很大难度。
于是,执行法官联系上该小区所在的居委会,向居委会干部和楼组长了解情况,缩小了黄某住址的搜寻范围。
为避免惊动黄某,执行法官决定将执行时间安排在夜间,对锁定范围展开逐户搜索。当执行法官敲开黄某家门时,深感意外的黄某面露惊讶,自认为躲得相当隐蔽的他,未曾想到躲不过执行法官的“火眼金睛”。
执行法官当即拘留了黄某,并明确告知他私自转移B公司财产、拒不支付员工工资的行为涉嫌拒执罪,若依然不履行将严厉追究其刑事责任。
面对法律的强大威慑,黄某随后支付了所欠王女士等人的全部工资。之后,又有四名B公司员工申请强制执行所欠工资。至此,法院已累计为B公司员工追回拖欠工资20余万元。
据悉,除了开展定期夜间执行,区法院还依托媒体平台,开设“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专栏加大失信人曝光度,并加大“迟延履行金”处罚力度,有效化解疑难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