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国日记(二)

  ■ 季履平 文

  第七天(8月13日)

  斯图加特新图书馆

  在斯图加特,最令我震撼的是位于欧盟区发展中心的外墙呈浅灰色的立方体结构的新图书馆。馆址是在一座小小的山坡上,漂亮的清水混凝土和个性的磨砂玻璃块使人过目难忘。这座总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新图书馆是201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的,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能够进入。圆形入口处大厅有书籍运输系统的自动返还设备,从玻璃墙外就能够将其工作程序看得清清楚楚。

  入口处的大楼结构带有清晰的几何图形,由二层外墙半包裹的方形房间坐落于大楼中心,由中央屋灯提供照明。房间周围是从一层直通到四层的楼梯。这座图书馆的设计呈现出一种现代的视角,紧凑的正方形结构就像是一层书在保护着五层楼的空间。阅读长廊内螺旋状排列的室内楼梯被设计成一种流动的长廊。光线通过玻璃屋顶射入室内。室内的晶格吊顶封闭了玻璃屋顶,这样房间看上去既简单又洁净。而室外的玻璃屋顶也是封闭的,这样就只能挂上防晒窗帘了。因此,整个图书馆建筑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方体。

  这座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师名叫杨易恩,是一位韩国人,曾在德国留学,这是他的成名之作。整个设计过程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就是要确保房间的形状适合阅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重点设计了均匀同质的光滑墙面,而房间内的墙面材质和颜色也作了同样的处理。

  由斯图加特新图书馆我想到近些年来,图书馆在城市和社区中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印刷媒体和纸质图书的功能在减弱,我们的社会更倾向于依赖网络资源来获取信息以及进行娱乐。斯图加特新图书馆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计算机和多媒体服务,且还考虑了其他重要内容,包括把儿童纳入到这个空间里来。既鼓励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进行互动阅读,又为他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场所来玩耍,还方便了他们的父母看管。更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还优先考虑了为学生们提供单独的静默学习区域,同时为合作项目提供了小组工作区域。

  当下的上海也越来越注重城市设计了。

  上海即将在浦东建造上海图书馆东馆,我相信包括斯图加特新图书馆在内的世界各国优秀的、有创意的图书馆建筑设计将会给包括上海在内的我国设计师们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实现个人设计理想的绝佳机遇和平台。愿几年之后崛起的上图东馆能够成为一座最现代化的图书馆之一,真正把收藏大量纸质书、提供数字书和成为社区活动中心这三大功能结合好、运用好,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更愿它能够成为上海这座城市又一个新的地标。

  第九天(8月15日)

  邂逅巴特·温茨海姆

  在德国旅行,我们跑了中南部地区的三个著名古城,即魏玛、班贝格和罗腾堡。可能是考虑到住宿在罗腾堡费用较高的缘故,旅行社帮我们安排在了离罗腾堡大约20分钟车程的另一个德国小镇,巴特·温茨海姆。

  来德国后我才知道,但凡地名之前冠有Bad(巴特)三个字母的地方,那里的水土必定是颐养天年的风水宝地,不是有医病除病的矿泉温泉盐水泉,就是有延年益寿的空气泥巴疗养院。而最出名的是巴特·索本海姆(Bad Sobernheim)、巴特·科劳茨纳赫(Bad Kreuznach)和巴特·明斯特阿姆斯坦(Bad Mǖnster am Stein)这三个小镇。

  大巴一驶入巴特·温茨海姆镇,哇!好漂亮的小镇,目之所及都是外墙带有五颜六色木条的房屋,极具德国特色,真是令人惊喜。我们住的旅馆虽然像是经过改建的民宿,但是房间收拾得很整洁,且我的房间恰好临街。此时正值傍晚,小镇仿佛被蒙上了一层柔柔的薄纱。街道上行人很少,商店也早已关门。这么悠闲、宁静的环境,让人感觉置身世外桃源。我约上两位旅友在这既陌生而又亲切的小镇上闲逛,直到天色暗了下来也不愿回房。这其中除了小镇的氛围迷人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旅馆房间里没有空调,而我们到德国的那段时间又遇上了德国百年一遇的高温天。德国的很多旅馆里是没有空调设备的,只有供暖设备,因为往年天气不会像今年这么热。

  走过一尊罗兰骑士的雕像来到一个广场,四周是精美的建筑。东面是商铺,南面是街道,西面是高大气派的大会堂也是市政厅,下面回廊两头挂着五彩缤纷的“鱼”、北面是一座基利安教堂。我们几个在广场上找了两个空着的靠背长椅坐下开始天南海北地闲聊,一直到午夜时分。在闲聊时,时不时地能够看到居住在小镇上的孩子们或骑着自行车玩耍,或在捉迷藏打闹着。这些孩子看上去至少应该是上小学的年龄,我想我们小时候跟他们差不多,可现在国内大城市里已经看不到孩子们会这么晚了还在社区里玩耍的,一定是在家中拼命地做功课呢!

  静静的巴特·温茨海姆让我睡了来德国之后的第一个安稳觉。早上六点多,我和爱人一起去镇上逛一逛,因为吃过早餐后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了。这个小镇虽小但若麻雀五脏俱全:有市政厅、教堂、银行、学校、户籍局、公安局、邮局、药店、书店、报社、餐馆、旅馆、博物馆、照相馆、电影院、服装店、图书馆……可谓应有尽有,要啥有啥。后来得知,巴特·温茨海姆是巴伐利亚州中弗兰肯行政区下属的一个县,这儿就是县城了。

  在晨曦下,小镇开始慢慢地苏醒过来。已经有当地人在街道上行走了,遇见我们开口便说“早上好”,我们也礼貌回复“早上好”!小镇的街道不是很宽,尤其在每一个拐弯处显得很窄,但总会带给你一份惊喜。例如,屋前的白栅栏以及窗台上点缀着的红花。猛一抬头,总能望到教堂的尖顶。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小镇边缘地带的马路上,偶尔会有一辆小车驶过。

  快回到旅馆时,又看到了那尊罗兰骑士的雕像,原来它是建于1928年的一座纪念碑。墙上刻满了德法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人员名单。有人说,德国之美美在小镇,小镇之美美在故事。是呀,巴特·温茨海姆虽然没有像另外三个带“Bad”的小镇出名,但它一定是个拥有很多故事的地方。不知今后是否还有可能再来此地,但这次意外邂逅的记忆已经牢牢地印在我的心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焦点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德国日记(二)
深秋的梧桐
一得诗话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德国日记(二) 2018-02-06 2 2018年02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