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首好懂又难懂的诗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在诗歌方面我是愚者,但喜欢读诗,并乐此不疲。偶有所悟,即立马记下。天长日久,积累若干。兹遴选部分,呈请同好惠正。
“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清·袁枚语)因此有人将诗写得曲曲弯弯,无可厚非。
最近拜读文友一首题为《一只青蛙》的诗:“深夜,与一只青蛙对视/我望着它,他望着我/含情脉脉/我惊讶它从哪里来/又怎么会在这屋里呆着/忽地,一个念闪现,莫非……//我欣喜、激动、爱怜/想去接近它,蓦然不见了它的踪影/它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一片空白/让我心酸,让我落泪……”感到不大好懂,于是就询问文友怎么突然会想到写青蛙?文友回答说,传闻人去世后会变成各种动物,如蛇、蛙等等。文友怕蛇,所以她已去世的母亲变成青蛙出现在她办公室,与她见面。
诗中有“莫非”句,而“莫非”欲言又止,不愿和盘托出。读者颇有陷入云里雾里之感。我主张凡是不愿在诗中道出究竟的,可在诗题下方加一段“小引”或曰“题记”,交给读者一把解读的“钥匙”。
但有了这把“钥匙”,读者是否会因之形成思维定势?
二、水杉朱鹮与写诗
乍看起来,写诗与水杉朱鹮是不搭界的,其实是搭界的。
水杉随处可见。它树干通直,生长快,材质好,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上世纪初才被生物学家在我国湖南某地的深山老林里发现。
朱鹮,一种珍稀的濒临灭绝鸟类,1981年5月23日,经中国社科院科考队三年的艰辛寻觅,才在陕西洋县秦岭南坡发现,当年七只,现已增加到2000多只,为我国珍稀鸟类的保护、繁殖的哺育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因此,我想到了写诗,想到写诗时的题材开拓。文学前辈告诫说:“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都应该在作家、艺术家的视野和关注之中,都可以成为艺术描写的对象”,看来我们得像科考工作者寻觅水杉和朱鹮那样下番苦功夫呢。
题材的选择与生活积累有关,但是有了生活积累还得在题材的开拓、挖掘、遴选和加工上狠下功夫,否则,新的题材会像水杉朱鹮一样,藏在深山老林里。当然这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这样的付出很值得。
三、关于“句首为题”
看到某报副刊登载《熟悉的味道》一诗:“凌晨的村道上/独眼的路灯 看见/一个老人背着两袋子艰辛/毛豆捂出的汗/和鸡毛菜心疼的泪/滴在光阴的路边/她要去菜市场/叫卖所剩无几的岁月/躬行的身体/如一根压弯的扁担”。
这是一首好诗,诗中修辞手法运用得很好。作者不写袋里装的什么,而用“艰辛”一词代之,这是修辞“借代”的手法。不写老人腰驼,而是将她的身体比喻为“一根压弯的扁担”。这也是一首颇耐读的诗,越读越对诗中的这位年迈老人心存敬意,一位应该安享晚年的老人,还如此辛劳,“叫卖所剩无几的岁月”,令人不忍卒读。但愿在村道上像这样为生活而奔波的老人越来越少。
倘若说此诗尚有可推敲之处,似乎标题中的“味道”一词欠确切。不如以“凌晨的村道上”作标题为好。“句首为题”,古已有之,如一时难找到合适的题目,不妨一试。
四、《天问》与中国壁画
《天问》在屈原二十多篇作品中是举足轻重的,或许它的份量仅次于《离骚》。它上涉神话传说,天象神仙,历史人物,近涉自然现象,大地万物和诸种鸟兽。诗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一口气对“天”提出了172个质问的问题,有人称他是对一系列传统观念的质疑,也有人认为他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的本身就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质疑也好,贡献也罢,读者想了解的是他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深入思考和深度钻研?
最近从报上读到一段文字,或许可资参考:“有一日走进了楚国先王的宗庙和公卿祠堂,屈原在其下徘徊流连,仰头看见图画,就在墙壁上书写,叩问天地万物,以发泄愤懑,抒写愁思”(孙丹妍:《墙壁上的美术史》,2017年11月25日《新民晚报》)。
孔子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现在看来这还得再加上“绘画(含中国壁画)”才是,并从中受益。
五、诗抒乡情别具一格
江苏高邮是富饶的鱼米之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著名作家汪曾祺就是喝高邮湖的水长大的。
央视曾拍过以高邮为背景的《梦故乡》(这是以古村镇为载体的大型人文记录片里的一集),汪曾祺为其撰写了主题歌:“我的家乡在高邮,风吹湖水浪悠悠。岸上栽的是垂杨柳,树下卧的是黑水牛。//我的家乡在高邮,春是春来秋是秋。八月十五连枝藕,九月初九焖芋头。//我的家乡在高邮,女伢子的眼睛乌溜溜。不是人物长得秀,怎会出一个风流才子秦少游?//我的家乡在高邮,花团锦绣在前头。百样的花儿都不丑,单要一朵五月端午通红灼亮的红石榴。”
这首主题歌既是歌词也是诗,兼具二者的特点:韵脚整饬,字字铿锵,且多次运用复沓的诗歌表现手法,一唱三叹。共分四节,每节均有一个中心,既写了人文、地理、景观,又写了民风、民俗、物产,更写了如诗如画的美好愿景,真可谓韵美暖心而百听不厌,歌声盈耳而遐思邈远,是首好歌词,也是首好诗。
生活决定作品的厚度,情感提升作品的温度。上述除了表明作家对家乡爱得深切以外,同时也凸显了对我国传统戏剧和民间说唱艺术的娴熟,功力的精湛。
汪曾祺既是著名的散文家和小说家,也是卓有建树的戏剧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