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光达 文
今年的央视春晚,看到距离地球三百多公里的神舟十三号上,三位航天员从太空向祖国和人民发来新年祝福的视频,令人感动和浮想联翩,也再次让我感悟到距离产生美这一至理。
年三十那天看晚报,读到许多人不能回家过年的报道,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医护人员因为要救治患者而坚守岗位,金山石化街道的323名工作人员陪“客人”过年等等,他们为防疫抗疫选择与自家人保持距离,与亲人间的爱通过视频连线传递,多了一份心领神会。其实,在平常日子,亲友之间,夫妻之间,也并不是朝朝暮暮厮守,有时有了距离才让彼此看得更分明。
过年祭祖时,妻子回忆起在娘家做小姑娘的日子,时常与自己的父亲闹别扭。有时是她厌鄙父亲说话乱用成语,普通话不标准;有时是父亲指责她吃饭慢,只晓得拣荤菜吃,相互间因而常常发生争执,闹不开心。结婚后,与父母家有了一段距离,不再天天见面,从此,与父亲相见爱敬孝顺,彼此间再也没有不舒心。
我也有这种体会。女儿在身边时,一直觉得她长不大,孩子一个,说她几句,有时回嘴,不高兴了还落眼泪。等她飞过太平洋赴美留学,有了距离后,产生了无尽的牵挂,一听到那里突发飓风或者枪击事件就会急急忙忙地视频连线,嘘寒问暖。
2015年我偕妻子一道去美国旅游,乘了十多个小时的飞机,还没有出纽约肯尼迪机场,妻子自言自语咕哝了一句:“现在朝哪里走呢?”话音未落,身后一个上海口音即刻传入耳朵 :“倷两位想去啥地方?我来指路。”想不到远隔重洋在人地生疏的异国能听到乡音,简直如圣人闻韶乐,循声看见一个同胞笑迎上来,那一瞬间,对遥远祖国、对故土上海的爱禁不住油然而生。
我由此想到余光中的“乡愁”,因为这头和那头的距离,爱那么悠长、那么浓烈。
春节早上,我在家翻阅今年第一期的《读者》,刚巧读到航天员王亚平的一段话。她说道:“人们说‘距离能产生大爱’,的确如此,身处太空,你所见到的世界会让你得到升华——在你心中,有很多东西会变得很‘小’,比如得失;有很多东西则变得很‘大’,比如对家人、对祖国的爱和牵挂。”她说得太好了!
距离产生爱,彰显爱,也让人更懂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