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母亲讲谚语

  ■任炽越 文

  母亲学历不高,履历表上填的是初小,但她从小聪慧,靠着自学能读《红楼梦》与《金粉世界》等书。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母亲经常会讲一些通俗、生动的谚语,似画龙点睛,往往一语切中要害。

  是的,这些谚语看似浅显,却蕴含着生活哲理,让我们受益不浅。

  我第一次听母亲讲谚语,是在读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

  那年冬天,我原穿的棉袄破了不能穿了,母亲就拿出三姐穿剩的红棉袄罩件外套,让我穿着上学。在上体育课时被同学们发现了,他们就把我朝女厕所推。

  第二天我宁愿冻着,不肯再穿了。母亲知道后就问我为什么不愿穿?我说这是“小姑娘”衣裳,我不穿!母亲也不说什么大道理,只说了句“好马不配金鞍,照样日行千里”“脚脚踏在路中央,管他旁人说短长”。

  翌日,我又穿着红棉袄上了学校,倒不是听懂了母亲的谚语,而是屈从于母亲的威严。待事后想想,这两句话确有道理。

  我们学校里有一对双胞胎,从小被父母宠着,不好好念书,总是在班级里调皮捣蛋。今天敲坏了玻璃,明天撕坏了女同学课本,老师看到他们也很感头痛,经常去家长那儿告状。家长除了给予一顿“竹笋拷肉”外,也无他法,消停不了几天,小哥俩便又会故技重施。

  有一次,他俩把我新买的铅笔扔出了窗外。放学后,我把双胞胎的“劣迹”讲给母亲听。

  她听后哈哈大笑,说真是“阿青阿黄、一搭一档”“老米饭捏煞不成团”。

  我中学毕业去了浦东一家翻砂厂学徒,母亲非常高兴,说不要嫌单位小,要珍惜这个机会。报到前的那个晚上,母亲嘱咐我,上班后要尊重师傅,要求上进,与同事们搞好关系,千万不能“屋山脊头开门,独来独往”。生活中很多事情,你“不布春风,哪来夏雨”。我听从母亲的教诲,不怕吃苦,努力工作,搞好群众关系,不久就入了团,后又被抽到科室工作。

  改革开放后,我调入了市级机关。有一阵子工作繁忙,到父母亲那儿去得少了。那天周末,机关发水果,我骑了自行车将水果送到了父母亲那儿。母亲看到我十分高兴,留我吃饭。饭间说到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母亲又一次提醒我,一定要诚实做事,清白做人,她说“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老辈人讲,“门背后拉屎天要亮,被窝里吃果终会显”。我把母亲的告诫牢记在心,始终踏实做人,勤勉做事。

  有一年,上海闹甲肝风波,很多亲朋都中招被隔离了起来,全城搞得“人心慌慌”的。

  那天我与妻子特意去母亲那儿吃饭,顺便关心一下父母亲在疫情中的日常生活。面对疫情,母亲却一点也不紧张,她说得病的人都是嘴馋,吃了毛蚶而被染上的。这时,甲肝病人的数字还在上升,我让母亲当心一点,尽量少外出、勤洗手。母亲道,政府现在正全力战疫,“任凭雨如注,总有天晴时”。你不要看现在“鸡毛满天飞,总有落地时”。我见母亲如此平静,放下了心,并为母亲的镇定点赞。

  今年冬至,正是非常时期,我在心中遥祭俩老,遥想着如果母亲还在世,而今还会说出怎样的谚语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亲爱的朋友
听母亲讲谚语
图片新闻
吃饭与心态
“木雕博物馆”绳武楼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听母亲讲谚语 2023-02-21 2 2023年02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