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基馥 文
一波又一波的寒潮,使申城气温连续下降,从“速冻”进入“冰冻”模式。冬至前的一天早晨起床,听着窗外“呼呼”的寒风,突然想起浦江镇新开一家火锅店,何不赶去涮一涮,既免了“买汰烧”,也感受一下“围炉煮酒酌红泥”的氛围。
火锅店位于商场四楼,已坐了许多食客,有一家三口的,有呼朋唤友结伴而来的,也有像我一样独自而来的。
在服务员的引导下,我坐在一排长长的桌子前,打开手机“扫一扫”,在手机上点了68元的套餐和菌汤锅底。在我去调料区取来自己喜欢的调料时,锅底和套餐已送了上来。
套餐中有一盆羊肉,另一盆装有一只河虾、一段玉米、两片红萝卜和白萝卜,一小块番茄、芋艿,以及菌菇、木耳、青菜、大白菜,另加一只生鸡蛋和一小盆细粉。
桌上的电炉服务员已经给我打开了电源,不一会儿,锅中的汤水烧开“扑扑”地沸腾。我一边喝着火锅店赠送的奶茶,一边涮着嫩羊肉,脑海中不禁想起40年前第一次吃火锅的情景。
那是我“顶替”回城到街道工厂工作不久,在一个寒潮来临的夜晚,单位几位同事“劈硬柴”,在一位同事的仅几平方米的“蜗居”济济一堂,涮起了羊肉、牛肉以及鸡血、油豆腐、菠菜等。大家狼吞虎咽,只见几双筷子“刀光剑影”,很快桌上的“果实”一扫而光,连锅里的汤水也喝个精光,众人抹着嘴啧啧称道:“这汤水真鲜!”
如今,吃火锅已是平常事,锅底的汤水不再舍不得扔掉,而是作为影响身体健康的“害汤废水”。吃火锅的场所也从狭窄拥挤的蜗居到宽敞明亮的火锅店,烧锅底的燃料从黑乌乌的木炭到清洁安全可调节的电源。
望着锅中徐徐升腾的氤氲水汽,听着邻座的轻声细语,浓浓的暖意溢满。想起古人的众多诗句——“围坐红泥小火炉,煮酒谈今夕。”“围炉煮酒酌红泥,举杯共饮话肝肠。”“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拨火煨霜芋,围炉咏雪诗。”……
寒冬季节,围炉煮茶,围炉煮酒,从古至今,都是多么美妙的生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