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岁女孩徒步后陷入昏迷至今,类似意外仅去年就达335起
户外徒步绝非“有腿就行”

  据解放日报 最近,20岁女孩小林的遭遇牵动不少网友的心:10月初,她在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徒步时,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并伴有失温症状。在众多游客、当地工作人员救援下,小林被送往医院救治。之后,她病情恶化,陷入昏迷,被送进ICU。截至发稿,尚无小林脱离生命危险的消息。

  近年来,户外徒步发生意外已不罕见。中国探险协会《2024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335起,涉及人员1126人,受伤92人,死亡84人,失踪11人。

  在社交平台,“户外徒步”热度始终不低,不少博主将这一运动称为“有腿就行”“轻松拿捏”;还有一些户外平台召集徒步爱好者共同出行,表示线路“新手友好”“说走就走”。可记者调查发现,户外徒步绝非“有腿就行”那么简单。

  跟着“领队”就安全吗?

  “独自徒步容易出问题,跟着团队就相对安全。”在此前的徒步意外中,当事人往往是个人或两三人出行,于是不少人形成了这样的判断。殊不知,哪怕跟着团队,徒步也没有那么安全。

  白领王青青回忆起此前的一次徒步至今心有余悸,“我在社交平台看到桐庐纪龙山豹子崖徒步线风景很美,而且很多人说这是‘新手友好’线路,只要体能过关就能参加。我通过一个徒步社区报名了,想着有专业领队带领的团队行动,安全有保障。”

  谁知,王青青见到的“专业领队”只是一名兼职大学生。虽然看起来个人运动素养不错,但在协调团队的能力上有所欠缺。尤其是行程中有一段绳索速降,对从没速降体验的王青青来说,难度不低。速降时,正好在下雨,王青青蹬着山体的运动鞋打滑了,她一下子失去平衡,“还好手握得紧,没有摔下去,但我被吓得动弹不得”。

  面对进退两难的王青青,“专业领队”竟束手无策。最后,还是靠当地向导小心翼翼地挪到王青青身边,带她慢慢地下到了地面。经历这次意外后,王青青意识到,徒步绝非社交平台上描述得那么轻松。

  毛毛(化名)是户外徒步爱好者,每次都选择业内较知名的徒步平台参加团队活动,他坦言,“这个平台已经算规范的了,线路都合法,而且经过现场勘察,活动中有领队也有押队,有些难度较大的路线还设置了下撤点。但实话实说,领队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在真正的专业人士看来,普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未必能胜任“领队”一职,而是要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中国探险协会理事、中国探险协会探险领队导师杜雷说,“我去过、我带过、我看过”是很多领队或向导的口头禅,他们把这些当作经验,“但这种盲目自信,往往造成危害。因为在没有充足的理论和实践支撑时,经验是靠不住的。‘专业’不仅依靠经验,还需要统一、科学的带队方法,也要对现代科技、电子设备有充分认知。”

  “量力而行”很关键

  在多年徒步经历中,毛毛遇到过不少“新手”,发现过一些“误区”,“明明已经出现高原反应症状,他们仍旧硬撑着不愿吃缓解不适的药品,这样很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他觉得,徒步运动的关键是“量力而行”,“挑战什么线路,要看自己具备什么能力;出现身体不适或遇到意外,要及时调整,安全第一”。

  调查发现,部分户外运动爱好者对“量力而行”知之甚少,一些徒步活动的组织者也未能帮助参与者合理评估个人能力。

  有些路线虽然叫“徒步”,却包含攀岩、速降、探洞等项目,对“老手”而言,都暗藏风险。杜雷以部分徒步线路中的探洞环节解释,“洞穴环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差异非常大,不是想象中的只有黑暗、阴冷、潮湿这些表面上的概念。要想科学地进行洞穴探险,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循序渐进地积累经验。”他进一步介绍,探洞面临的最大危险是滑坠,其他潜在的危险包括磕碰与落石、失温、迷失方向、光源失效、生物污染、有害气体等。何况,“即便做足了准备,但探洞者又怎能保证不出差错呢?”

  调查发现,不少徒步活动对参与者的能力评估流于形式。比如,某平台推出一条名叫“野攀富阳仙人洞”的徒步线路,表示线路涉及手脚并用,参加者得有野攀经历,须经过客服审核后才能参与。但从网友咨询看,平台对“是否有野攀经历”的审核全靠报名者自述,缺乏验证途径。而且,平台对“什么算野攀经历”的评判标准也比较模糊,部分报名者只是罗列了几次徒步行程,客服就判定“可以参加”。

  “徒步”是探险,不是“走路”

  在业内人士看来,户外徒步屡屡发生意外的另一个原因,是部分社交平台上的帖子淡化了活动的风险。不少网友望文生义,认为“徒步”就是“走路”,“只要体力好,就能走得动”。

  殊不知,户外徒步属于探险运动的一种,会遇到各种挑战,与常规“走路”完全不同。

  比如,对户外徒步来说,天气预报只能作为参考。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登高不能参考平地的气温。山区天气更是“瞬息万变”,山脚是晴天,可能到了山上转瞬起雾降雨,如果准备不充足,极有可能遭遇失温。

  再如,户外运动的装备非常重要,部分参与者却分不清“日常穿着”与“专业装备”的区别,运动鞋是很多新手参加户外徒步的装备。殊不知,普通运动鞋防滑性、护脚性不足,在石子路、湿滑崖壁上极易打滑。不同的户外线路需要不同的鞋子,涉水较多的线路还得准备溯溪鞋。

  中国探险协会提醒户外运动爱好者,出发前务必做好准备,既要认真评估自身条件,做到“量力而行”;也要准备与活动相匹配的装备,如合格的户外服装、探险设备、应急食品、急救药品等。此外,要选择有资质的领队或探险团队,尽可能减少风险。■任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意定监护有了“监督人”保障
触摸中华文明
户外徒步绝非“有腿就行”
主动监测病灶非“一刀切”
杨浦时报健康06户外徒步绝非“有腿就行” 2025-10-23 2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