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7日,上海迎来解放65周年的重要纪念日,在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庄严时刻,令杨浦人自豪的是,早在1985年5月27日,上海市总工会就在富有革命斗争光荣传统的杨浦区建立了全市第一座迎接上海解放的群像雕塑纪念碑,供人瞻仰和纪念。
这尊纪念碑巍然屹立在沪东工人文化宫的花园里,碑上一组白色雕像有为解放上海立下丰功伟绩、手持钢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为保卫大上海立下了不朽功勋、工人武装组建的人民保安队员;青年女工和学生为迎接全市解放,赶印刊登上海解放消息和《解放军约法八章》的号外;少年儿童手捧鲜花敬献给人民子弟兵等艺术形象。
纪念碑台座上文字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上层镌刻着14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迎接上海解放纪念——上海市总工会”,立碑时间为“1985年五月二十七日”。中层为纪念碑题词:“一九四九年春夏,国民党反动派在溃退前夕,疯狂镇压人民,大肆破坏和劫迁工厂、物资。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沪东、沪西等地区工厂组成人民保安队,进行了英勇机智的斗争,胜利粉碎敌人的破坏计划,保护了人民财产,配合我人民解放军迎来了上海的解放。”下层刻录了上海市总工会设置纪念碑时还得到了杨浦区所属十六家大型企业工会的资助名单,其中杨树浦发电厂,杨树浦水厂,国棉九、十七、十九厂和沪东造船厂等单位榜上有名。
令人难以忘怀的是这座建在杨浦的迎接上海解放纪念碑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上海解放前的杨浦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杨浦工人阶级历来就有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精神。在这块光荣的土地上,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复兴和解放,为了追求真理,前赴后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曾在杨树浦大地上留下过光辉足迹。年仅20多岁的聂耳,在这里创作出中国的“马赛曲”,闻名遐迩的《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中华民族的歌声。
值得杨浦人民永远纪念的共产党员,沪东美商上海电力公司火力发电厂职员,也是工会常务理事的王孝和烈士,他由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48年4月不幸被捕,受尽酷刑,顽强不屈地坚持斗争,在上海临近解放的前夕,于1948年9月30日英勇就义。当我们看到他年仅24岁就义前慷慨赴刑场的老照片时,不禁为他英武悲壮,视死如归的精神而深深感动。
这座引人注目的纪念碑图像曾经登上邮坛,那是在1989年5月27日,为庆祝上海解放四十周年纪念,由上海市总工会沪东工人文化宫和杨浦区职工集邮爱好者协会联合发行的纪念封。